課外文言文
《金史·張浩傳》原文及翻譯
金史
【原文】
張浩,字浩然,遼一陽一渤海人。
天輔中,遼東平,浩以策干太祖,太祖以浩為承應御前文字。
太宗將幸東京,浩提點繕修大內,超遷衛尉卿。
平一陽一多盜,臨汾男子夜掠人婦,浩捕得,榜殺之,盜遂衰息。
近郊有一婬一祠,郡人頗事之。
廟祝、田主爭香火之利,累年不決。
浩撤其祠屋,投其像水中。
強宗黠吏屏跡,莫敢犯者。
郡中大治,乃繕葺堯帝祠,作擊壤遺風亭。
貞元元年,浩進拜平章政事。
浩請凡四方之民欲居中都者,給復十年,以實京城,從之。
未幾,改封蜀王,進拜左丞相。
正隆二年,改封魯國公。
表乞致仕。
海陵曰:「人君不明,諫不行,言不聽,則宰相求去;宰相老病不能任事則求去。
卿於二者何居?」
浩對曰:「臣羸病不堪任事,宰相非養病之地也,是以求去。」
不許。
海陵欲伐宋,將幸汴,而汴京大內失火,於是使浩與敬嗣暉營建南京宮室。
浩從容奏曰:「往歲營治中都,天下樂然趨之。
今民力未復,而重勞之,恐不似前時之易成也。」
不聽。
浩朝辭,海陵問用兵利害。
浩不敢正諫,乃婉詞以對,欲以微止海陵用兵,奏曰:「臣觀天意,欲絕趙氏久矣。」
海陵愕然曰;「何以知之?」
對曰:「趙構無子,樹立疏屬,其勢必生變,可不煩用兵而服之。」
海陵雖喜其言,而不能從也。
海陵至汴,累月不視朝,日治兵南伐,部署諸將。
浩欲奏事,不得見。
會海陵遣周福兒至浩家,浩附奏曰:「諸將皆新進少年,恐誤國事。
宜求舊人練一習一 兵者,以為千戶謀克。」
而海陵部署已定,惡聞其言,乃杖之。
初,近侍有欲罷科舉者,上曰:「吾見太師議之。」
浩入見,上曰:「自古帝王有不用文學者乎?」
浩對曰:「有。」
曰:「誰歟?」
浩曰:「秦始皇。」
上顧左右曰:「豈可使我為始皇乎!」事遂寢。
是歲,薨。
上輟朝一日。
謚曰文康。
(選自《金史·張浩傳》,有刪節)
【譯文】
張浩,字浩然,遼一陽一渤海人。
天輔中期,遼東被金朝平定,張浩用獻計的方式求見金太祖,金大祖任張浩為承應御前文字。
金太宗將到東京,張浩任提點官修繕皇宮,被破格升為衛尉卿。
平一陽一多盜賊,臨汾一男子夜裡掠走人家的妻子,張浩捕住他,將他鞭笞致死,強盜於是得以減少平息。
平一陽一近郊有濫建的祠廟,當地人都很敬奉它。
廟祝、田主爭奪香火的財利,多年得不到解決。
張浩拆除祠堂,把裡面的塑像扔到水中。
為此豪門大族、狡黠的官吏都隱藏蹤跡,沒有敢於違犯的。
郡中得到很好的治理,於是張浩修繕堯帝祠堂,建造擊壤遺風亭。
貞元元年,張浩晉陞為平章政事。
張浩請求凡是周圍的百姓想到中都居住的人,免除十年的賦稅徭役,以充實京城,皇帝批准了他的請求。
沒過多久,張浩被改封為蜀王,晉陞為左丞相。
正隆二年,張浩改封為魯國公。
張浩上奏章請求退休。
金皇帝海陵王問他說:「如果皇帝不明智,勸諫沒有被實行,良言聽不進去,那麼宰相就乞求離開;宰相年老或有病殘不能勝任其職也乞求離職。
你屬於哪一種?」
張浩回答說:「我體弱有病不能勝任職務。
宰相府不是養病的地方,所以乞求離職。」
皇帝沒有批准他的退休請求。
金朝皇帝海陵王想攻打宋朝,準備前往汴京,然而汴京大內宮廷失火,於是命令張浩與敬嗣暉營建南京宮室。
張浩從容上奏說:「以前營建中都,天下人都很高興地前來幹活。
現在民力沒有恢復,而重新勞累他們,恐怕不像以前那樣容易完成。」
金朝皇帝海陵王不聽張浩勸諫。
張浩到朝堂上辭行,金朝皇帝海陵王問他攻打宋朝的利弊。
張浩不敢正面勸諫,於是用委婉的話回答,想婉言阻止海陵王攻打宋朝,張浩上奏說:「我觀察上天的旨意,很久就想滅絕趙氏了。」
海陵王驚訝地說:「你怎麼知道的?」
張浩回答說:「趙構沒有兒子,把遠親(旁系親屬)中的人立為繼承人,那形勢一定會發生變化,可以不用軍隊而讓他服從於我們.」海陵王雖然很喜歡張浩說的話,但卻不聽從。
海陵王到達汴京後,幾個月不上早朝,天天訓練軍隊(準備)南征,部署各路大將。
張浩想上奏事情,又得不到接見。
適逢海陵王派周福兒到張浩家中,張浩讓他捎去奏疏說:「各路大軍軍官都是新提拔的少年,恐怕耽誤了國家大事,最好是尋找熟悉軍事的舊人來訓練軍隊,任命為千戶謀克。」
然而海陵王部署已定,很討厭張浩說這種話,於是對張浩處以杖刑。
當初,皇帝身邊的侍者有的想廢除科舉制,皇帝說:「我接見太師商議這件事。」
張浩進殿拜見,皇帝說:「自古以來帝王有不用儒生的嗎?」
張浩回答說:「有。」
皇帝問:「他是誰?」
張浩說:「秦始皇。」
皇帝看看左右的人說:「難道讓我做秦始皇那樣的人?」
廢科舉之事從此不再提了。
這一年,張浩去世。
為此皇帝停朝一日。
張浩謚號文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