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外文言文
司馬遷《宋伐鄭》原文和翻譯
(西漢)司馬遷
[原文]
襄公八年,齊桓公卒,宋欲為盟會。
十二年春,宋襄公為鹿上之盟,以求諸侯於楚,楚人許之。
公子目夷諫曰:「小國爭盟,禍也。」
不聽。
秋,諸侯會宋公盟於盂。
目夷曰:「禍其在此乎!君欲已甚,何以堪之?」
於是,楚執宋襄公以伐宋。
冬,會於亳以釋宋公。
子魚曰:「禍猶未也。」
十三年夏,宋伐鄭。
子魚曰:「禍在此矣!」秋,楚伐宋以救鄭,襄公將戰。
子魚諫曰:「天之棄商久矣,不可。」
冬十一月,襄公與楚成王戰於泓。
楚人未濟,目夷曰:「彼眾我寡,及其未濟擊之。」
公不聽。
已濟,未陳,又曰:「可擊。」
公曰:「待其已陳。」
陳成,宋人擊之,宋師大敗,襄公傷股,國人皆怨公。
公曰:「君子不困人於厄,不鼓不成列。」
子魚曰:「兵以勝為功,何常言與?必如公言,即一奴一事之爾,又何戰為?」
——節選自《古文選讀》
導讀
本文通過對宋襄公與公子目夷在結盟與戰事上的不同看法的對比,揭示了宋襄公的野心、偽善及其愚蠢的面孔,表現了公子目夷洞悉利弊的政治眼光和善於用兵的卓越才能。
人物語言簡潔有力,特別是公子目夷的「禍也」、「禍其在此乎」、「禍猶未也」、「禍在此矣」四次言禍,表現了公子目夷的憂國憂民之心和對時局的清醒認識,人物個性得到充分表現。
[譯文]
宋襄公八年,齊桓公死了,宋國想主持諸侯盟會。
襄公十二年春天,宋襄公選定鹿上為盟會地點,並請求楚國邀約諸侯赴會,楚國人答應了他。
宋公子目夷(子魚)向宋襄公進諫說:「小國去爭當盟主,是禍事啊!」宋襄公不聽其諫。
這年秋天,各國諸侯與宋襄公在盂地會盟。
目夷說:「禍事就要從此開始了!國君的欲一望 已到極點,百姓怎能忍受?」
於是,在會盟處,楚國捉住宋襄公,並派兵攻打宋國。
這年冬天,楚、宋在亳地相會,楚國才釋放了宋襄公。
子魚說:「禍患還沒有完呢!」
襄公十三年夏,宋國派兵攻打鄭國。
子魚說:「禍事就在這裡啊!」這年秋天,楚國討伐宋國以救援鄭國,襄公準備迎戰。
子魚進諫說:「商已被老天拋棄很久了,不能與楚開戰了。」
這年冬天十一月,宋襄公與楚成王在泓水開戰。
當楚兵還未全部渡過泓水時,目夷說:「敵眾我寡,我們趁他沒有全部渡過河時,就去攻擊他。」
宋襄公不聽。
等到楚軍已全部渡過河,還沒有布成陣勢時,目夷又說:「可以攻打了。」
宋襄公說:「等他們的陣勢布好了再打。」
等楚軍將陣勢安排好後,宋軍才去打他。
結果,宋軍大敗,宋襄公的大腿被擊傷,宋國人個個都埋怨襄公。
宋襄公還自有其理地辯解說:「作為君子,不能去困擾處於危難之際的人,不能鳴鼓去攻擊沒有布好陣的兵。」
子魚說:「領兵打仗是以得勝作為目的,還有什麼君子之道可言啊?如果必定要照你所講的那樣做,那就像一奴一隸一般服從於他了,那又何必去開戰呢?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