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外文言文
《南齊書目錄序》譯文
《南齊書目錄序》【參考譯文】
古時候所說的優秀史官,他的知識必定足以完全洞悉各種事物的道理,他的思想必定足以適合天下所有人運用,他的智慧必定足以通曉難於瞭解的意思,他的文章必定足以表達難於表現的感情,然後才算得上與他的職務相稱。
憑什麼知道是這樣的呢?過去堯、舜具有神聖的天性,具有一精一微深奧的德行,使跟隨他的人不能瞭解他的天性和德行,瞭解的人又不能用語言表達出來。
堯、舜將這作為治理天下的根本;堯、舜所發佈的號令,所制定的法規制度,語言極為簡略,體制極為完備,將這些作為治理天下的工具。
而作《堯典》《舜典》的人推究並闡明了它。
二典所記的哪裡只是堯、舜的事跡呢?是連同他們深邃一精一微的用心一起傳了下來,大小一精一粗沒有不詳盡的,本末先後沒有不明白的,讓讀到堯、舜言論的人好像就在當時,考求他們思想的人好像接觸了本人。
這能夠不說是作者的明識足以完全洞悉各種事物的道理,思想足以適合天下所有人的運用,智慧足以通曉難於瞭解的意思,文章足以表達難於表現的感情麼?那麼在堯、舜的時代,豈只擔當政事的人是才高天下的英傑,就是持簡握筆而跟隨他們的,也都是聖人一類的人埃
兩漢以來,作史書的人與二典的作者比,就差得太遠了。
司馬遷在五帝三王已死了數千年之後,在秦焚書後的剩餘文獻中,依靠散佚殘脫的經書,以及各類記載和諸子百家的學說,辛勤地採摘搜輯,然後集中寫出歷代或好或壞的事跡,或興或衰的原因,又按自己的意思作了創新,寫成本紀、世家、八書、列傳,這也可說是很奇特的了。
然而他掩蔽傷害了天下聖人的法規,是非顛倒,而採摘錯亂的地方,難道還少嗎?這難道能不說是他的明識不足以完全洞悉各種事物的道理,思想不足以適合天下所有人的運用,智慧不足以通曉難於瞭解的意思,文章不足以表達難於表現的感情嗎?
從夏、商、週三代以後,作史書的人有司馬遷那樣的文章,也不可不說是出類拔萃的人才、不同一般的文士了。
然而反倒說他明識不足以完全洞悉各種事物的道理,思想不足以適合所有人的運用,智慧不足以通曉難於瞭解的意思,文章不足以表達難於表現的感情,為什麼呢?是因為聖賢們高遠的意態情趣,司馬遷本來就不可能完全真實地表達,而再現於後世,所以不能與二典的作者相比,司馬遷的得失既然如此,更何況其他的人呢?至於宋、齊、梁、陳、後魏、後周各國的史書,就無須再談論了。
蕭子顯對於史書這種文體,喜歡隨意發揮,對史事更改割裂、刻畫雕琢、文飾潤色的變動之處尤其多,而他的文筆也更加卑下,難道是史才本來就是不可勉強具備嗎?幾朝的史書既然如此,所以其中的事跡也就含混不明,雖然有隨著朝代的發展而成就了功業名望的君王,以及與他們共同謀劃的大臣,但是卻沒有顯赫得能夠震動天下人的耳目、傳播於天下人的口中的。
而一時間竊權奪位、傾主害國、違背理義的人,也幸運地沒有被暴露在世人面前,難道不是所托付的人不恰當的原因嗎?能不感到可惜嗎!
史書是用來說明治理天下的規律的,所以寫作史書的人也必須是天下的大才,然後才能夠稱職。
哪能馬虎啊!哪能馬虎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