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子華1使於齊,冉子2為其母請粟3《論語解讀》與其錦上添花,不如雪中送炭

論語解讀查詢

請輸入關鍵字:

例如:論語解讀

論語解讀 - 與其錦上添花,不如雪中送炭

論語解讀

與其錦上添花,不如雪中送炭

【原文】

子華1使於齊,冉子2為其母請粟3。

子曰:「與之釜4」請益。

日:「與之庾5」。」

冉子與之粟五秉6。

子曰:「赤之適7齊也,乘肥馬8,衣9輕裘。

吾聞之也:君子周10急不繼富。」

【註釋】

1子華:孔子的學生,姓公西,名赤,字子華。

2冉子:即孔子的學生冉有。

《論語》中稱孔子的學生為「子」的只有曾參、有若、閔子騫、冉有四人。

3粟:小米。

4釜:古代量名,相當於當時的六斗四升,約合今量一斗二升八合。

5庾(yu):古代量名,相當於當時的二斗四升,約合今量四升八合。

6秉:古代量名,相當於當時的一百六十斗,即十六石,五秉則是八十石,約合今量十六石。

7適:到。

8乘肥馬:不是指騎肥馬,而是指乘坐肥馬拉的車。

9衣(yi):作動詞用,當「穿」字講。

10四周:救濟。

【譯文】

公西赤出使齊國,冉有替公西赤的母親請求小米。

孔子說:「給他六斗四升。」

冉有請求增加一些。

孔子說:「再給他二斗四升。」

結果冉有竟給了他八十石。

孔子說:「公西赤到齊國去,坐的是肥馬駕的車輛,穿的是又輕又暖的皮袍。

我聽說過:君子周濟急需而不給富人添富。」

【讀解】

這一段的背景,大概是孔子當政為官的時候,所以才有學生公西赤到齊國去做大使,才有孔子撥給他安家口糧的問題。

而學生冉有大概是在做總管一類的角色,居然「一朝權在手,便把令來行」,不顧老師的意見,一下子給了親密的同學公西赤遠遠超過老師規定指標的安家口糧。

值得我們注意的是,孔子並沒有為此而大發雷霆,也沒有撤職查辦冉有,而只是語重心長地說:「公西赤到齊國去會過得很好,完全有能力負擔他母親的生活,因此,我們沒有必要為他錦上添花了,而要去周濟周濟那些窮困的人,為他們雪中送炭。」

這就是所謂「求人需求大丈夫,濟人須濟急時無。」

凡事都有輕重緩急,聖人的心裡是非常有數的。

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,遇事又何嘗不應作如此處理呢?

與其替一人錦上添花,不如為人雪中送炭。

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
《論語解讀》諸子百家
起名測名
黃歷查詢
詩詞歌賦
實用查詢
免費測試
猜你喜歡
網名大全

【原文】子華1使於齊,冉子2為其母請粟3《論語解讀》與其錦上添花,不如雪中送炭

© 2007-2025 喜蜜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