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,邀我至田家《課外文言文》《過故人莊》原文、譯文、賞析(2篇)

課外文言文查詢

請輸入關鍵字:

例如:課外文言文

課外文言文 - 《過故人莊》原文、譯文、賞析(2篇)

課外文言文

《過故人莊》原文、譯文、賞析(2篇)

過故人莊

孟浩然

故人具雞黍,邀我至田家。

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。

開軒面場圃,把酒話桑麻。

待到重一陽一日,還來就菊花。

註釋:

(1)過:過訪,訪問。

莊:村莊。

(2)具:備辦。

黍:黃米飯。

雞黍:指豐盛的飯菜。

《論語·微子》:丈人「止子」路宿,殺雞為黍而食之。

(3)田家:種田人家,這裡指老朋友的農莊。

(4)合:指綠樹四圍合攏起來。

(5)郭:城郭,指外城。

(6)軒:這裡指窗戶。

面:對著。

場:禾常圃:菜園。

(7)把酒:端著酒杯。

這裡是飲酒的意思。

話桑麻:指閒談農家生活。

陶淵明《歸園田居》:「相見無雜言,但道桑麻長。」

(8)重一陽一日:即重一陽一節。

古人以為一陽一數,九月九日被稱為重一陽一節。

(9)還來:再來。

就菊花;意思是再來賞菊飲酒吧。

古代有重一陽一賞菊的風俗。

譯文:

老友準備了雞餚黍米飯,

請我到園田農家作閒談。

綠樹把村子輕輕地環抱,

青山在城外遠遠地傾斜。

開窗面對著曬場和菜園,

對酒把話談蠶桑和棉麻。

待到那一天九月重一陽一日,

還要到此來共同賞菊花。

賞析一:

這音詩是作者隱居鹿門山時到一位山村友人家作客所寫。

一、二句從應邀寫起,「故人」說明不是第一次做客。

三、四句是描寫山村風光的名句,綠樹環繞,青山橫斜,猶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畫。

五、六句寫山村生活情趣。

面對場院菜圃,把酒談論莊稼,親切自然,富有生活氣息。

結尾兩句以重一陽一節還來相聚寫出友情之深,言有盡而意無窮。

全詩描繪了美麗的山村風光和平靜的田園生活,語言樸實清新,意境鮮明,富有濃厚的生活氣息,從而成為自唐代以來田園詩中的佳作。

故人具雞黍,邀我至田家.綠樹村邊合,青山郭外斜.

開軒面場圃,把酒話桑麻.待到重一陽一日,還來就菊花.

全詩清空如話,既不用典,也不生澀,讀起來令人想到純樸,自然而又真摯,一種古道熱腸的友情躍然詩上,傳誦不衰.

這首詩為什麼能具有這樣的藝術感染力呢

仔細想來,是因為詩人以喜悅的感情,寫出了一個和平生活,美麗恬靜的農村情景,既無名山勝水,也無異草奇花,有的是一片場圃,一片桑麻和具有淳樸感情的農家朋友.當詩人被邀到農家做客的時候,於是故人具雞黍,邀我至田家的樸素語言展開了饒有古風的場景.雞黍是農民款客最誠意的表現,通過雞黍的具體描寫,就令人浮起了田家的形象.田家的環境,是綠樹繞村,青山遠襯,故人把酒敘舊,面對著窗外的場圃,娓娓談著桑麻的農事,充滿了喜悅的情緒.主人的款待出自真誠,不僅以這次歡敘為難得,更約定客人來年重一陽一佳節再來做客,到那時籬菊已開,又另有一番賞心的情趣了.

孟浩然擅長於自然描寫,與王維齊名.從《過故人莊》可以看到作者以清峭的情懷,感受到農村大自然的陶醉,承受到友情的一溫一 暖,因而能以樸質的語言抒發出美好的篇章,所描寫的環境,令人想到陶淵明的《桃花源記》和《歸去來辭》中的一些情節,但又各有特色,各有天地,而非藝術上的重複.

《過故人莊》能傳誦下來,藝術上是具有純樸的特點,語言上具有清新口語化的風格,大有清水出芙蓉,天然去雕飾之致.由此看來,好詩能去掉陳詞濫調,寫得自然,不塗飾,不堆砌,正如謝寫出余霞散成綺,澄一江一 靜如練一樣,於平淡之中見出功力.

賞析二:

這是詩人一首很有名的田園詩。

這首詩所描寫看似一個普通的農莊,一次普通的農家宴請。

但讀完之後,卻彷彿是一曲風光旖旎,清幽淡雅的田園一交一 響曲,令人嚮往,令人回味。

「故人具雞黍,邀我至田家。」

詩的首聯從先寫老朋友的邀約,極為親暱,彷彿敘述家常。

朋友有「邀」我就「至」,毫無渲染,簡單而隨便。

「雞黍」二字顯出農家的淳樸和熱情,不講虛禮和排場,這才顯出主客之間的真情。

「綠樹」兩句寫「故人莊」自然環境的優美。

一近一遠,把小村青山遠映,綠樹環繞的景象表現得生動逼真,傳達出詩人愉快的心情。

正是在這樣的自然和社會環境中,賓主的心情才都很暢快。

他們在開筵時打開窗戶,面對寬敝平坦的場院和菜地談起農事來。

這聯詩不僅能使我們領略到濃烈的農村風味,而且可以想像到主客談話時的歡聲笑語。

最後一聯寫走時尚有不捨之意,餘興未盡,而要在明年的重一陽一節再來飲酒做客。

主客間的歡洽和諧之情不言自現,而且也暗示出此次邀飲的時日。

本詩為「不事工巧極自然者。」

語淡而味濃可謂孟詩的總體特徵,本詩正體現了這種詩風。

詩中生動地描繪了山村的自然風光和農家的生活情趣,一片寧靜和諧,表現出一種淡泊的情志。

作者介紹:

孟浩然(689一740),襄州襄一陽一(今湖北襄樊)人,唐代著名的山水詩人。

其詩與王維齊名,時稱「王孟」。

開元十八年(730),孟浩然應進士試不第,漫遊吳越。

他沿曹娥一江一 、剡溪順流而下,然後換馬陸行來到天台。

還在乘船的水途中,孟浩然不時地翹首遙望,寫下了《舟中曉望台山》的名篇;到達天台後,在尋訪道友太乙子的同時,遊覽了石樑、華頂、赤城、桐柏、寒石山,留下了燴炙人口的詩篇。

他真想一脫塵網,羽化登仙:「願言解纓,從此去煩惱。

高步臨四明,元蹤得二老。

紛吾遠遊意,學彼長生道。」

(《桐柏宮》)

後來孟浩然與太乙子在越中水路上邂逅,以自豪的口吻述說了天台之行,盡情讚頌了天台山:「茲山夙所尚,安得聞靈怪?上逼青天高,俯臨滄海大。

雞鳴見日出,常覿仙人旆。

往來赤城中,道遙白雲外。

霉苔異人間,瀑市當空界。

福庭長不死,華頂舊稱最。」

天台山人也沒有忘記這位「風一流 天下聞」、「清詩句句盡堪傳」的詩人,特意把孟浩然駐足吟嘯過的地方稱作「孟湖」、「孟湖嶺」。

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
《課外文言文》未分類項
起名測名
黃歷查詢
詩詞歌賦
實用查詢
免費測試
猜你喜歡
網名大全

過故人莊孟浩然故人具雞黍,邀我至田家《課外文言文》《過故人莊》原文、譯文、賞析(2篇)

© 2007-2025 喜蜜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