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小山亦不可無土,但以石作主,而土附之《閒情偶寄》居室部 ○小山

閒情偶寄查詢

請輸入關鍵字:

例如:閒情偶寄

閒情偶寄 - 居室部 ○小山

閒情偶寄

居室部 ○小山

【原文】

小山亦不可無土,但以石作主,而土附之。

土之不可勝石者,以石可壁立,而土則易崩,必仗石為藩籬故也。

外石內土,此從來不易之法。

言山石之美者,俱在透、漏、瘦三字。

此通於彼,彼通於此,若有道路可行,所謂透也;石上有眼,四面玲瓏,所謂漏也;壁立當空,孤峙無倚,所謂瘦也。

然透、瘦二字在在宜然,漏則不應太甚。

若處處有眼,則似窯內燒成之瓦器,有尺寸限在其中,一隙不容偶閉者矣。

塞極而通,偶然一見,始與石性相符。

瘦小之山,全要頂寬麓窄,根腳一大,雖有美狀,不足觀矣。

石眼忌圓,即有生成之圓者,亦粘碎石於旁,使有稜角,以避混全之體。

石紋石色取其相同,如粗紋與粗紋當並一處,細紋與細紋宜在一方,紫碧青紅,各以類聚是也。

然分別太甚,至其相懸接壤處,反覺異同,不若隨取隨得,變化從心之為便。

至於石性,則不可不依;拂其性而用之,非止不耐觀,且難持久。

石性維何?斜正縱橫之理路是也。

【譯文】

小山主要是以石頭為主,以土為輔,但也不能沒有土。

土之所以沒有石頭好,是因為石頭可以豎立起來,而土很容易崩塌,必須依靠石頭作保護。

外面用石,裡面填土,這是自古以來不可改變的法則。

說到山的美,全在「透、漏、瘦」三個字上。

彼此相通,好像有道路可走一樣,叫做「透」。

石頭上有眼,四面玲瓏,叫做「漏」。

當空直立,獨立無依,叫做「瘦」。

但是「透」和「瘦」這兩個字,山的每個地方都應該如此,「漏」就不能太過分。

如果處處有眼,就像窯裡燒成的瓦器,有尺寸的限制,一個小洞都不能堵塞。

堵塞應該有一定的限度,偶然見到一個眼,這才跟石頭的本性相符。

瘦小的山,全都應該頂寬底窄。

山腳一大,即使形狀很美,也不值得看了。

石眼要避免太圓,就算天生是圓的,也要在旁邊粘上碎石,使它顯得有稜有角,以避免過於圓滑。

石頭的紋理和顏色要選取相同的。

例如粗紋的和粗紋的歸在一起,細紋的和細紋的歸在一起,各種顏色的石頭也各自歸在一起。

然而如果分得過於細緻,在不同顏色相接的地方,也會覺得顏色過度太生硬,反不如隨取隨放,隨心所欲的好。

至於石性,就不能不順從;如果違背石性來用石,不但不耐看,而且難以持久。

石性是什麼?就是它的正斜縱橫的紋理。

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
《閒情偶寄》未分類項
起名測名
黃歷查詢
詩詞歌賦
實用查詢
免費測試
猜你喜歡
網名大全

【原文】小山亦不可無土,但以石作主,而土附之《閒情偶寄》居室部 ○小山

© 2007-2025 喜蜜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