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外文言文
《魯侯養鳥》原文及翻譯
莊子‧外篇‧至樂
【原文】
昔者海鳥止於魯郊,魯侯御而觴之於廟。
奏《九韶》以為樂,具太牢以為膳。
鳥乃眩視憂悲,不敢食一臠,不敢飲一杯,三日而死。
此以己養養鳥也,非以鳥養養鳥也。
出自《莊子‧外篇‧至樂》
【譯文】
從前,有一隻海鳥停留在魯國國都的郊外,魯王讓人駕車迎接它,並且在宗廟裡對它敬酒,演奏《九韶》使它高興,準備牛、羊、豬的肉作為它的食物。
於是海鳥眼花了,憂愁悲傷,一塊肉也不敢吃,一杯酒也不敢喝,三天就死了。
這是用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養鳥,不是用養鳥的方法來養鳥啊!
【註釋】
魯:古國名,在今山東西南部。
魯侯:魯國國君
昔:從前、過去。
御:用車子迎接。
觴(shāng):古代的飲酒器,這裡用作動詞。
此指敬酒。
廟:祖廟。
九韶:虞舜時樂名。
韶樂九章,故名。
太牢:指古代帝王或諸侯祭祀社稷時用豬、牛、羊三牲做的供品。
以為:用來作為。
眩(xuan)視:看得眼花
臠(luan):切成塊狀的肉。
以己養:用自己的生活方式。
止:棲息。
《九韶》:虞舜時樂名。
韶樂九章,故名。
石一鑾
評點:
一篇寓言往往有多種寓意,越是優秀的寓言,涵蓋面可能越大,寓意可能越深刻。
這篇寓言的寓意是什麼呢?有的人讀了這篇寓言,淺嘗輒止,就會率爾回答:是諷刺那些不以正確的養鳥的方法養鳥,而用供養自己的方法養鳥的國君。
這種回答沒有錯,但總覺得不深刻、不全面、沒有與有關養鳥的大背景,即環境與歷史聯繫起來考察。
這篇寓言本來是一篇歷史故事:《國語‧魯語》中有記載:「海鳥曰愛居,止於魯東門之外,臧文仲使國人祭之。」
受到了魯國的賢人展禽的批評,認為臧文仲是無故加典,非政之宜。
莊子把養鳥的主人公改成魯侯,增加了魯侯用九韶的樂章和豬、牛、羊三牲盛宴養鳥的情節。
這些養鳥的具體情節,在一奴一隸制全盛時代,也許是本該如此的,但在臧文仲時代,就是「無故加典,非政之宜」,使莊嚴的祀典成為愚蠢而可笑的了。
人與人,人與物,差異很大。
你認為最好的,人家可能覺得不好,甚至可能覺得最差。
以己度人,有時是錯誤的;主觀臆斷,往往導致事情失敗。
魯侯養鳥,過於人性化,把鳥當成一人 ,鳥不死才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