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原文】「蘭生幽谷,無人自芳」,是已《閒情偶寄》種植部 ○蘭

閒情偶寄查詢

請輸入關鍵字:

例如:閒情偶寄

閒情偶寄 - 種植部 ○蘭

閒情偶寄

種植部 ○蘭

【原文】

「蘭生幽谷,無人自芳」,是已。

然使幽谷無人,蘭之芳也,誰得而知之?誰得而傳之?其為蘭也,亦與蕭艾同腐而已矣。

「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」,是已。

然既不聞其香,與無蘭之室何異?雖有若無,非蘭之所以自處,亦非人之所以處蘭也。

吾謂芝蘭之性,畢竟喜人相俱,畢竟以人聞香氣為樂。

文人之言,只顧讚揚其美,而不顧其性之所安,強半皆若是也。

然相俱貴乎有情,有情務在得法;有情而得法,則坐芝蘭之室,久而愈聞其香。

蘭生幽谷與處曲房,其幸不幸相去遠矣。

蘭之初著花時,自應易其座位,外者內之,遠者近之,卑者尊之;非前倨而後恭,人之重蘭非重蘭也,重其花也,葉則花之輿從而已矣。

居處一室,則當美其供設,書畫爐瓶,種種器玩,皆宜森列其旁。

但勿焚香,香薰即謝。

匪妒也,此花性類神仙,怕親煙火,非忌香也,忌煙火耳。

若是,則位置提防之道得矣。

然皆情也,非法也,法則專為聞香。

「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」者,以其知入而不知出也,出而再入,則後來之香,倍乎前矣。

故有蘭之室不應久坐,另設無蘭者一間,以作退步,時退時進,進多退少,則刻刻有香,雖坐無蘭之室,若依倩女之魂。

是法也,而情在其中矣。

如止有此室,則以門外作退步,或往行他事,事畢而入,以無意得之者,其香更甚。

此予消受蘭香之訣,秘之終身,而洩於一旦,殊可惜也。

此法不止消受蘭香,凡屬有花房舍,皆應若是。

即焚香之室亦然,久坐其間,與未嘗焚香者等也。

門上布簾,必不可少,護持香氣,全賴乎此。

若止靠門扇開閉,則門開盡洩,無復一線之留矣。

【譯文】

「蘭生幽谷,無人自芳。」

的確是這樣。

但是如果幽谷裡沒有人,蘭花的芳香,誰會知道?誰把它傳播出去呢?這樣蘭花也只好同野蒿臭草一起腐爛了。

「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。」

的確是這樣。

但是既然聞不到它的香氣,有蘭花的屋子與沒有蘭花的屋子又有什麼差別呢?雖然存在卻好像不存在,這並不是蘭花自處的原因,也不是人們對待蘭花的方法。

我認為蘭花生性喜歡與人相處,會以人能聞到它的香氣為高興的事。

文人的言論,多半是只顧讚美蘭花的美,卻不顧它的天性。

人與蘭花相處貴在有情趣,有情趣還要知道方法。

既有情趣又知道方法,就可以坐在放有蘭花的屋子裡,時間越長越能聞到蘭的芳香。

蘭花生長在偏遠的山谷和曲靜的房屋裡,它的幸運與不幸運相差很遠。

蘭花剛剛長出蓓蕾時,就應當改變它們的位置,原本放在室外的要搬到室內,放在遠處的要搬到近處,放在低處的要搬到高處。

這並不是開始對它冷漠後來又對它很恭敬,因為人們看重蘭,並不是看重蘭本身,而是看重它的花,葉子只是花的陪襯而已。

蘭花擺放的地方一旦定下來,就應當美化它周圍的擺設,書畫、香爐、瓶子等器物,都應當有序地擺放在旁邊。

但是不要燒香,蘭花被香一薰就會凋謝。

這並不是嫉妒,而是蘭花的性情就像神仙,怕接近煙火,並不是忌諱香,而是忌諱火。

像這樣的擺放位置和該提防的東西都要處理好。

然而這裡說的都是情趣的問題,不是講方法,方法是專門為了聞花香準備的。

「如入芝蘭之室,久而不聞其香。」

原因在於人們只知道進,不知道出,出來再進去,那麼後來聞到的香氣,要比先前聞到的倍加濃郁。

所以,不應該在有蘭花的房間坐得太久,要另外準備一間沒有蘭花的房子,作為退避的地方。

一會兒出來一會兒進去,進有蘭花的房間的時間長,退出來的時間短,就能夠時時刻刻聞到香味。

即使坐在沒有蘭花的房間裡,香味也會像倩女的遊魂一直跟在身邊。

這是一種欣賞蘭花的方法,而情趣也在方法之中了。

如果只有擺放蘭花的房子,就應當把門外當作退避的地方,可以走開去辦別的事情,事情做完了再進來,這樣無意之中聞到的,香味會更濃。

這是我享受蘭花香味的秘訣,我一直保守著這個秘密,卻一下子洩露出來,真是太可惜了。

這種辦方法不僅可以用來享受蘭花,凡是有花的房子,都應該這樣做。

即使在燒香的房間裡也可以這麼做,在燒了香的房間裡坐久了,與沒有燒香一樣聞不到香氣。

門上的布簾是必不可少的,保持香氣全靠它。

如果只是靠門扇來開關,那麼門一開,香氣全都跑了,不會有一絲香氣保留下來。

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
《閒情偶寄》未分類項
起名測名
黃歷查詢
詩詞歌賦
實用查詢
免費測試
猜你喜歡
網名大全

【原文】「蘭生幽谷,無人自芳」,是已《閒情偶寄》種植部 ○蘭

© 2007-2025 喜蜜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