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柳宗元【原文】將為穹《課外文言文》柳宗元《永州韋使君新堂記》原文及翻譯

課外文言文查詢

請輸入關鍵字:

例如:課外文言文

課外文言文 - 柳宗元《永州韋使君新堂記》原文及翻譯

課外文言文

柳宗元《永州韋使君新堂記》原文及翻譯

柳宗元

永州韋使君新堂記

柳宗元

【原文】

將為穹谷嵁巖淵池於郊邑之中,則必輦山石,溝澗壑,凌絕險阻,疲極人力,乃可以有為也。

然而求天作地生之狀,鹹無得焉。

逸其人,因其地,全其天,昔之所難,今於是乎在。

永州實惟九疑之麓。

其始度土者,環山為城。

有石焉,翳於奧草;有泉焉,伏於土塗。

蛇虺之所蟠,狸鼠之所游。

茂樹惡木,嘉葩毒卉,亂雜而爭植,號為穢墟。

韋公之來,既逾月,理甚無事。

望其地,且異之。

使命芟其蕪,行其塗。

積之丘如,蠲之瀏如。

既焚既釃,奇勢迭出,清濁辨質,美惡異位。

視其植,則清秀敷舒;視其蓄,則溶漾紆餘。

怪石森然,周於四隅,或列或跪,或立或僕。

竅穴逶邃,堆阜突怒。

乃作棟宇,以為觀游。

凡其物類,無不合形輔勢,效伎於堂廡之下。

外之連山高原、林麓之崖,間廁隱顯,邇延野綠,遠混天碧,鹹會於譙門之內。

已乃延客入觀,繼以宴娛。

或贊且賀曰:「見公之作,知公之志。

公之因土而得勝,豈不欲因俗以成化?公之擇惡而取美,豈不欲除殘而佑仁?公之蠲濁而流清,豈不欲廢貪而立廉?公之居高以望遠,豈不欲家撫而戶曉?」

夫然,則是堂也,豈獨草木土石水泉之適歟?山原林麓之觀歟?將使繼公之理者,視其細,知其大也。

宗元請志諸石,措諸壁,編以為二千石楷法。

【譯文】

如果想要在城郊或者城中建造出像深谷、陡壁、深淵等自然風景,就得必須用車子運來山石,修通水道,跨過險峻的地方,使老百姓勞命傷財才能建造出來,但如要追求那自然生成的風貌,卻是無法辦到的,既要使百姓過得舒適,又可順其原貌,保全天然之態,在過去是難以辦到的,可現在永州出現了。

永州實際是九嶷山的餘脈。

那些開始整治規劃永州的人,圍著山頭修築了永州城。

城中滿是石頭,卻被深草遮蓋著,有泉水,卻被泥土所埋沒,成了毒蛇穿梭,野獸出沒的地方。

生長茂盛的樹與劣質的樹,佳花與毒草,雜亂地混雜在一起競長。

因此永州被稱為荒涼穢廢的地方。

韋公到永州作刺史已過一個多月了,政事治理得很出色,社會平安無事。

他看見那地方,覺得奇妙。

於是命令除掉叢生的亂草,平整道路,割掉的雜草堆起來像小山一樣,又清除河中的淤泥,河水便清亮起來。

雜草焚燒,河道疏通過後,奇特的地形便顯現出來了。

清與濁便區別開來,美與醜便不再混淆不清,看那些樹木,蒼翠清麗,舒展繁茂,看那蓄水,微瀾動漾,曲折環繞。

千奇百怪的石頭眾多而且整齊,矗擁在四周,有的似列隊,有的象跪伏,有的若站立,有的如臥倒。

洞穴蜿蜒幽遠,土堆石山也峭拔挺立。

於是在那裡修築房屋,作為遊覽的居所。

那各種景物,無一件不與地形地勢相輔相存,相得益彰,似乎在大廳四周呈獻它們的特色。

城外連綿高大的峰巒,以及密林叢生的山脈,融為一體,有的隱晦不清,有的明晰可見。

近處融合碧綠的原野,遠處與藍天相襯。

這些景物現在都彙集到城門裡面。

於是韋公便邀請各方賓客進來觀游,接著又宴請賓客。

有人稱賀說:「看了韋公所做的一切,便可瞭解韋公的志向。

韋公不破壞原有地勢而造就了美麗的景致,難道不是想順應民間一習一 俗而教化民眾嗎?韋公剷除醜惡的東西,留取美好的事物,難道不是想除暴安良嗎?韋公清除濁流而使流水變清,難道不是想除卻貪一污而建立廉政的風氣嗎?韋公登高望遠,難道不是想撫慰百姓嗎?如果從這些角度來看,那這座大堂就不僅僅是為了欣賞草木、土石、泉流,觀看山林而修建的。

它將使韋公之後的永州長官們能從小的方面看到大的方面。」

我請求將上面所說的一切刻寫在石碑上,放置在大廳的角落裡,作為後來刺史們借鑒的典範。

【註釋】

1嵁巖:峭壁。

2天作地生:天地間自然形成。

3度土:治理水流,修築城邑的工程。

4蠲之瀏如:蠲(juān),除卻污穢;瀏如,水很清的樣子。

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
《課外文言文》未分類項
起名測名
黃歷查詢
詩詞歌賦
實用查詢
免費測試
猜你喜歡
網名大全

柳宗元永州韋使君新堂記柳宗元【原文】將為穹《課外文言文》柳宗元《永州韋使君新堂記》原文及翻譯

© 2007-2025 喜蜜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