宋史【原文】張昭,字潛夫《課外文言文》宋史·列傳第二十二《張昭》原文及翻譯

課外文言文查詢

請輸入關鍵字:

例如:課外文言文

課外文言文 - 宋史·列傳第二十二《張昭》原文及翻譯

課外文言文

宋史·列傳第二十二《張昭》原文及翻譯

宋史

【原文】

張昭,字潛夫。

自言漢常山王耳之後,世居濮州范縣。

祖楚平,壽張令。

楚平生直,即昭父也。

初,楚平赴調長安,值巢寇亂,不知所終。

直幼避地河朔,既寇,以父失所在,時盜賊蜂起,道路榛梗,乃自秦抵蜀,徒行丐食,求父所在,積十年不能得。

乃發哀行服,躬耕海濱。

青州王師範開學館,延置儒士,再以書幣招直,署賓職。

師範降梁,直脫難北歸,以《周易》、《春秋》教授,學者自遠而至,時號逍遙先生。

昭始十歲,能誦古樂府、詠史詩百餘篇;未冠,遍讀《九經》,盡通其義。

處儕類中,緩步闊視,以為馬、鄭不己若也。

後至贊皇,遇程生者,專史學,以為專究經旨,不通今古,率多拘滯,繁而寡要;若極談王霸,經緯治亂,非史不可。

因出班、范《漢書》十餘義商榷,乃授昭《荀紀》、《國志》等,後又盡得十三史,五七年間,能馳騁上下數千百年事。

又注《十代興亡論》。

處亂世,躬耕負米以養親。

後唐莊宗入魏,河朔游士,多自效軍門,昭因至魏,攜文數十軸謁興唐尹張憲。

憲家富文籍,每與昭燕語,講論經史要事,恨相見之晚,即署府推官。

同光初,奏授真秩,加監察御史裡行。

憲為北京留守,昭亦從至晉一陽一。

莊宗及難,聞鄴中兵士推戴明宗,憲部將符彥超合戍將應之。

昭謂憲日:「得無奉表勸進為自安之計乎?」憲日:「我本書生,見知主上,位至保厘,乃布衣之極。

苟靦顏求生,何面目見主於地下?」昭曰:「此古人之志也,公能行之,死且不朽矣。」

相泣而去,憲遂死之,時論重昭能成憲之節。

時有害昭者,昭日:「明誠所至,期不再生,主辱臣亡,死而無悔。」

眾執以送彥超,彥超曰:「推官正人,無得害之。」

……

長興二年,丁內艱,賻絹布五十匹,米麥五十石。

昭性至孝,明宗聞其居喪哀毀,復賜以錢幣。

服除,改職方員外郎、知制誥,充史館修撰。

上言乞復本朝故事,置觀察使察民疾苦,御史彈事,諫官月給諫紙。

並從之。

又奏請勸農耕及置常平倉等數事。

……

宋初,拜吏部尚書。

乾德元年郊祀,昭為鹵簿使,奏復宮闕、廟門、郊壇夜警晨嚴之制。

禮畢,進封鄭國公,與翰林承旨陶谷同掌眩谷嘗誣奏事,引昭為證,昭免冠抗論。

太祖不說,遂三拜章告老,以本官致仕,改封陳國公。

開寶五年,卒,年七十九。

(節選自《宋史‧列傳第二十二》)

【譯文】

張昭,字潛夫。

自己說是漢朝常山王張耳的後代,世代居住在濮州范縣。

祖父張楚平,是壽張縣令。

張楚平生下張直,就是張昭的父親。

起初,張楚平赴任長安,正值黃巢發動叛亂,結果張楚平不知去向,從此杳無音信。

張直年幼的時候避難移居到河朔,天下大亂之後,因為不知道父親的去向而去尋找,而當時盜賊橫行,荊棘滿路,他竟然從秦地走到蜀地,一路上徒步而行,靠乞討為生,尋找父親可能會待的地方,一共找了十年沒有能找到。

於是為父親辦喪事穿上孝服,在海濱從事耕作。

青州王師範開學館,邀請儒士,兩次用書信和禮物來邀請張直,讓他擔任賓職。

王師範歸降梁,張直從災難中逃脫回到北方,用《周易》《春秋》來教授弟子,求學的人從遠方而來,當時人稱逍遙先生。

張昭剛滿十歲,就能夠背誦古樂府、詠史詩一百多篇;尚未成年,就通讀了《九經》,融會貫通它的要義。

處身同輩人中,和緩地邁步、高遠地顧看,認為像馬、鄭這樣的人才也比不上自己。

後來到了贊皇,碰到了一個叫程生的,他專門研究史學,認為專門研究儒家的經典要義,而不能夠貫通古今,這樣的人一大多拘泥不化,冗繁而抓不住要領;如果想要極力主張推行王霸之道,治平天下,不通曉歷史是不可以的。

於是提出班固、范曄《漢書》中十餘條要義和他討論,傳授了張昭《荀紀》《國志》等,後來張昭有全部學習 了十三史,五七年之間,能夠通曉上下幾千百年的事。

又為《十代興亡論》作了注。

身處亂世,親自耕作背米來奉養雙親。

後唐莊宗到魏地,河朔的將士,大多自己投身軍門,張昭於是到魏,攜帶著幾十卷軸的文章拜謁興唐尹張憲。

張憲家中多書籍,他常常和張昭閒談,講論經史要事,遺憾兩人相見太晚,就任命他為府中的推官。

同光初,張憲上奏授予張昭朝廷命官的品級,加封監察御史裡行。

張憲擔任北京留守,張昭也跟隨到了晉一陽一。

莊宗遭遇內亂,張昭聽說鄴中兵士擁戴明宗,張憲的部將符彥超聯合邊關將領響應它,張昭對張憲說:「該不會獻上奏表勸(明宗)即帝位來作使自己平安的打算吧?」張憲說:「我本來是一介書生,承蒙主上看重,位至保厘,是出生百姓的官員的極致了。

如果厚著臉皮求得活命,有什麼臉面到地下去見主上呢?」張昭說:「這是古人的心意啊,您能夠做到這樣,死了也將不朽啊!」張昭對著他哭著離開了,張憲於是為這件事而死,當時的輿論敬重張昭能夠促成張憲的節操。

當時有人要害張昭,張昭說:「我知道確實到了這樣的地步,運數也不可能會有重生的可能,主上受辱臣子理應為之而死,我死了也沒有什麼後悔的。」

眾人押著他送到符彥超的面前,符彥超說:「推官是正直之人,不要害他性命。」

……

長興二年,遭遇母親的喪事,明宗送給他絹布五十匹,米麥五十石辦喪事。

張昭性格極為孝順,明宗聽說他服喪期間因哀痛而憔悴,又賜給他錢物。

守孝期滿,改任方員外郎、負責擬制制、誥,擔任史館修撰。

上書建議請求恢復本朝的慣例,設置觀察使考察民生疾苦,設置御史彈劾、檢舉官員所犯的錯誤,諫官每個月提一供給他們上諫的紙張。

全部聽從了他的建議。

又奏請要督促勉勵百姓從事農耕以及設常平倉等幾件事宜。

……

宋朝初年,被任命為吏部尚書。

乾德元年舉行郊祀,張昭擔任鹵簿使,上奏恢復宮闕、廟門、郊壇夜警晨嚴的制度。

郊祀之禮結束,進封為鄭國公,和翰林承旨陶谷一同掌管選拔。

陶谷曾經說假話來奏事,還要拉著張昭作證人,張昭摘下官帽和他爭論。

太祖不高興,於是張昭多次上書告老,最後在原本的官職退任,改封為陳國公。

開寶五年,張昭去世,享年七十九歲。

共2頁 上一頁 1 2 下一頁
《課外文言文》未分類項
起名測名
黃歷查詢
詩詞歌賦
實用查詢
免費測試
猜你喜歡
網名大全

宋史【原文】張昭,字潛夫《課外文言文》宋史·列傳第二十二《張昭》原文及翻譯

© 2007-2025 喜蜜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