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- 24節氣查詢 - 夏至吃啥,夏至養生吃什麼,夏至習俗吃什麼,夏至要吃什麼

夏至習俗吃什麼,夏至吃什麼好,夏至節氣養生食譜

夏至吃什麼傳統食物?這裡提供關於夏至的習俗,內容包括:夏至節氣習俗,夏至的由來和習俗,夏至應該吃什麼,夏至吃什麼養生,夏至吃什麼菜,夏至節氣食俗,夏至食俗菜品,夏至養生菜,夏至養生湯,夏至養生藥膳,夏至養生粥。

二十四節氣查詢:

夏至節氣食俗

我國民間有「冬至餛飩夏至面」的說法。夏至這一天,最主要的食俗就是吃麵。北方的夏至面主要是打滷麵、炸醬麵、白面切條兒、炒麵等;南方則是陽春麵、油渣面、澆頭面、兩面黃等。有些地區的農家還會用面做薄餅,烤熟後夾上青菜、豆莢、豆腐以及臘肉,在祭祖之後食用或者贈送親友。

除了吃麵,夏至的食俗還很多。夏至前後,新鮮的麥芽剛剛可以食用,人們採摘回來做成麥芽餅和麥芽粥食用。麥芽餅是用新鮮麥芽磨成面,和入糯米面,以豆沙豬油、玫瑰豬油、芝麻豬油等做餡心,製成扁圓的餅狀,蒸熟後食用,是夏至節人們喜愛的時令食品。麥芽粥有甜味和鹹味兩種,甜味一般加入白糖或紅糖,鹹味加鹽、豬油、味精即可。

五月時節石榴紅,夏至後的石榴更是鮮紅耀眼,人們喜歡在夏至節這天採摘石榴或者到市場購買石榴食用。石榴酸甜可口,夏天食用可以清涼止渴,還有清熱、解毒、健胃、潤肺等功效。因為石榴多子,舊時在夏至這一天,婆婆要送石榴給新婚媳婦食用,以求「多子多福」。

在南方,五月梅子成熟,大量上市。夏至這天人們還有釀梅酒和飲梅酒的習俗。梅酒不僅營養豐富,對一些疾病還有一定療效。夏季腹瀉時,飲一點梅酒即可止瀉。

「夏至狗,沒啶走(無處藏身)。」在廣東的一些地區,夏至這天要吃狗肉,據說可以去病強身,抵禦瘟疫。

在西北地區的陝西等地,夏至這天也要吃粽子,有些地區,成年的外甥和外甥女要到娘舅家吃飯,舅家必備莧菜和葫蘆做菜,俗說吃了莧菜不會發痧,吃了葫蘆腿就有力氣。也有的到外婆家吃醃臘肉,據說吃了就不會疰夏。

夏至食俗菜品

◎ 肉絲兩面黃

材料:麵條250 克,火腿100 克,鮮筍50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、胡椒粉、醬油、白糖、味精、澱粉、水澱粉、高湯、料酒、香油、花生油各適量,蔥絲、姜絲各少許。

做法:

1 鍋置火上,放水燒開,下麵條煮熟,撈出用冷水沖涼,放入少許精鹽、花生油拌勻。

2 火腿切絲,加料酒、澱粉、剩餘精鹽拌和上漿;鮮筍切絲,入沸水中焯一下。

3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蔥絲、姜絲爆香,放入火腿絲炒散,再放入筍絲煸炒至熟,加入醬油、白糖、味精調味,倒入少許高湯燒沸,加入水澱粉勾芡,加入香油、胡椒粉拌勻,起鍋備用。

4 平底煎鍋置火上,放油抹勻,將麵條鋪放其上,大火將麵條煎至呈金黃色翻身,兩面都煎黃,盛於盤中,趁熱澆上火腿絲即可。




◎ 上海陽春麵

材料:陽春手工面120 克,小白菜兩棵,熱骨頭湯400 克。

調味料:蔥花少許,精鹽、黑醋、醬油、香油各5克,味精1克,豬油10克。

做法:

1小白菜洗淨切段;將全部調味料放入湯碗中。

2 鍋置火上,放水煮開,先舀一部分至湯碗中,將調味料拌開,將面下入剩餘開水中,大火煮熟撈起,放入湯碗中,再將小白菜放入開水鍋中汆燙熟,撈出放入湯碗中,倒入熱骨頭湯即可。




◎ 老北京炸醬麵

材料:麵條100 克,豬肋條肉50 克,黃瓜、心裡美蘿蔔、綠豆芽、豆角各20 克,青豆15 克。

調味料:甜面醬20克,黃醬40克,蔥姜水適量。

做法:

1 豬肋條肉洗淨切小丁;綠豆芽擇去老根洗淨;豆角洗淨切細絲;青豆洗淨入鍋煮熟;心裡美去皮

切細絲;黃瓜洗淨切細絲。

2 鍋中加入清水,上火燒開,分別下入綠豆芽、豆角絲焯熟,撈出瀝水。

3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豬肉丁煸炒片刻,倒入蔥姜水,放入甜面醬、黃醬不停攪拌炸香,熟後盛出。

4 另起鍋置火上,放水燒開,下入麵條煮熟,撈起瀝干水分裝入碗中,放上青豆、黃瓜絲、蘿蔔絲、綠豆芽、豆角絲,澆上肉丁炸醬即可。

夏至養生菜

◎ 馬蘭拌香干

材料:馬蘭頭300 克,熟筍尖、香豆腐乾各70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、香油、味精各適量。

做法:

1 將馬蘭頭擇洗乾淨,放入沸水中焯熟,撈出用冷水投涼,控干水分。

2 將馬蘭頭、熟筍尖、香豆腐乾分別切成碎末,裝盤後加精鹽、香油、味精拌勻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馬蘭性寒涼、味辛,有清熱、涼血、利濕、解毒的功效,可以輔助治療急性咽炎、扁桃體炎、口腔炎、牙周炎、結膜炎、甲型肝炎、細菌性痢疾等。




◎ 蝦仁拌芹菜

材料:芹菜300克,蝦仁、春筍各20克。

調味料:精鹽、料酒、味精、花椒各適量。

做法:

1 芹菜去葉擇洗淨,切段,放入沸水中焯至斷生,撈出用涼開水投涼;蝦仁用開水浸泡回軟;春筍剝洗淨,切段,用沸水焯熟,撈出用涼開水投涼。
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投入花椒炸香,棄去花椒,留花椒油待用。

3 將芹菜段、蝦仁、春筍段放入盆中,加入精鹽、味精、料酒,淋入熱花椒油拌勻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本品適用於陽痿、乳汁不下、丹毒、高血壓、小便熱澀不利等症的輔助食療。




◎ 鮮蘑絲瓜煲

材料:絲瓜500克,鮮蘑菇200克,熟火腿末20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、水澱粉各5克,料酒15克,味精2克,雞油8克,鮮湯250克。

做法:

1 絲瓜削皮,一剖二半,去心,切成條;鮮蘑菇剪去根,洗淨瀝干。
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絲瓜條,滑至變色收縮,倒入漏勺瀝油。

3 原鍋置火上,注入鮮湯,放入絲瓜條、鮮蘑菇、料酒、精鹽、味精,用大火燒滾,改小火燜煮,燜到蘑菇熟軟,轉大火,淋入水澱粉勾薄芡,淋入雞油,撒上熟火腿末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絲瓜具有祛風化痰、涼血解毒的功效,此菜可以祛暑清心、涼血解毒、通絡行血、利腸下乳、補脾開胃。




◎ 青鴨羹

材料:青鴨1 只,蘋果1 個,赤小豆250 克。

調味料:蔥末、精鹽各適量。

做法:

1 將青鴨去毛及內臟,洗淨備用;赤小豆淘洗乾淨;蘋果洗淨切塊,與赤小豆一同裝入鴨腹內。

2 將鴨子放入鍋中,加水適量,用小火燉至鴨熟爛時,加蔥末,精鹽略燉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此羹可以健脾開胃、利尿減肥。




◎ 蜜汁金棗

材料:棗泥150 克,山藥100 克,青梅條20 克,麵粉40 克。

調味料:蜂蜜、白糖各20 克,桂花醬15 克。

做法:

1 山藥洗淨,蒸熟後去皮,用勺壓成細泥,加入20 克麵粉拌勻,做成直徑3 厘米左右的圓餅,包入棗泥,做成棗狀的丸子,在一端插上一根青梅條當作棗蒂。
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將丸子裹上剩餘麵粉,入油鍋中炸熟至呈金黃色,撈出瀝油。

3 另起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白糖,中火炒至呈紅色,加入水、蜂蜜、桂花醬,小火熬成濃汁,倒入炸好的「金棗」,再熬約半分鐘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大棗具有降血脂、抗過敏、強心、利尿、預防腦溢血和延緩衰老等作用。注意:過多食用大棗會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,老年人消化能力弱,不要一次吃得太多。

夏至養生湯

◎ 兔肉健脾湯

材料:兔肉200 克,山藥、紅棗各30克,枸杞子、黨參、黃芪各15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適量。

做法:

1 兔肉洗淨切小塊;山藥去皮,洗淨切塊;紅棗、枸杞子、黨參、黃芪洗淨。

2 鍋中加入適量水,放入全部材料,大火煮沸後,改小火繼續煎煮約2小時,加精鹽調味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兔肉有補中益氣、涼血解毒的功效,主治消渴羸瘦、胃熱嘔吐、便血等症。本湯可健脾益氣、改善身體虛弱狀況。




◎ 綠豆芽蛤蜊冬瓜皮湯

材料:冬瓜皮500 克,綠豆芽、豆腐各250 克,鮮蛤蜊肉100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適量。

做法:

1 冬瓜皮、蛤蜊肉洗淨,放入鍋內,加清水適量,大火煮沸後,改小火煲約半小時。

2 綠豆芽洗淨;豆腐洗淨切塊,下油鍋煎黃,與綠豆芽一齊放入冬瓜皮湯內,煮熟後加精鹽調味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綠豆芽味甘性涼,能清熱解毒、利水除濕;冬瓜皮味甘淡性微寒,能清熱解暑、利水消腫;蛤蜊肉味甘鹹性微寒,能養陰生津、清熱利水。可用於中暑、前列腺炎、尿道炎及急、慢性腎炎等症的輔助食療。




◎ 丁香酸梅湯

材料:烏梅100克,桂皮30克,山楂20克,陳皮10克,丁香5克,白糖500克。

做法:

1 烏梅、山楂洗淨,逐個拍破,同陳皮、桂皮、丁香一道裝入紗布袋中,扎口備用。

2 鍋中注入適量清水,放入藥包,用大火燒沸,再轉小火熬約30分鐘,取出藥包,靜置約15 分鐘,濾出湯汁,加白糖拌勻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烏梅、山楂生津消食;陳皮、桂皮、丁香行氣溫中。此湯可用於暑熱傷津、吐瀉、口渴等症的輔助食療。烏梅、山楂、桂皮、丁香對胃腸道多種病菌有較強的抑製作用,故此湯可作為腸炎、痢疾患者之食療飲料,尤其對抑制嘔吐有明顯效果。




◎ 蓮藕排骨牛蒡湯

材料:蓮藕350 克,排骨250 克,牛蒡200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少許。

做法:

1 牛蒡削皮,洗淨切段;蓮藕去皮洗淨,切片;排骨洗淨,汆燙備用。

2 鍋置火上,放水燒開,放入所有材料,再用大火煮滾,加精鹽調味,改小火燉煮至材料熟透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牛蒡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可以清腸利尿;蓮藕具有清熱除煩、安神、涼血等功效,對於壓力大的人和考生來說,具有減壓、消除緊張情緒的作用。




◎ 瓜皮五彩湯

材料:西瓜皮1 大塊,豬肉餡20 克,胡蘿蔔、紫甘藍、青椒、番茄各適量。

調味料:精鹽適量。

做法:

1 西瓜皮洗淨,把紅瓤與硬的外皮去掉,切成條;胡蘿蔔、紫甘藍、青椒分別洗淨後切絲;番茄洗淨去皮切塊。
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炒香肉餡後加入清水大火燒開,把所有材料放入鍋中,大火燉熟,加精鹽調味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新鮮的西瓜與瓜皮都可以增加皮膚彈性,平緩皺紋並增加皮膚光澤;搭配胡蘿蔔、紫甘藍、番茄等蔬菜,還能有效防止夏季曝曬對皮膚造成的傷害。

夏至養生粥

◎ 荷葉茯苓粥

材料:荷葉1 張,茯苓50 克,粳米100 克。

調味料:白糖適量。

做法:

1 荷葉煎湯去渣,待用;茯苓、粳米洗淨。

2 把茯苓、粳米加入荷葉湯中,小火煮熟成粥,出鍋前加入白糖拌勻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此粥具有清熱解暑、散淤止血、治暑熱、健胃助脾等功效,對心血管疾病、神經衰弱等症也有一定食療功效。




◎ 黃芪銀花粥

材料:生黃芪10克,金銀花10克,粳米50 克。

做法:

1 生黃芪、金銀花洗淨瀝干,裝入已消毒的紗布袋中,紮緊,放入砂鍋內,加適量水,煮沸約20分鐘,將紗布袋及藥渣撈去。

2 將粳米淘洗淨,放入藥汁中,小火煮熟成粥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此粥能清暑熱、解濕毒。夏季發熱、四肢倦怠、噁心厭食者可選用此膳。




◎ 百蓮綠豆粥

材料:百合、蓮子、綠豆、陳皮、粳米各適量。

調味料:白糖少許。

做法:

1 百合洗淨,清水浸泡約3小時,撈出沖淨;蓮子去皮去心,用清水泡好;綠豆、粳米分別淘洗乾淨。

2 砂鍋中注入適量清水,放入蓮子、綠豆、粳米、陳皮,煮至粥將好時,再放入百合、白糖,熬熟成粥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此粥具有清熱解毒、利尿消腫的功效。

夏至養生藥膳

◎ 豆豉麥冬苦瓜

材料:苦瓜1 條,干豆豉25 克,小魚乾50 克,參須、麥冬各10 克,五味子2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、白糖、蒜瓣各適量。

做法:

1 苦瓜去子洗淨,切小塊,用水泡去苦味;小魚乾用水泡軟;參須、麥冬、五味子洗淨,用2杯水以小火熬至剩1 杯後,過濾取藥汁備用。
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蒜瓣、干豆豉爆香,再放入苦瓜塊、小魚乾、精鹽和白糖稍炒,倒入藥汁燜煮約15 分鐘至熟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此菜清暑益氣、開胃進食,適合天氣熱時,火氣大、口乾舌燥、胃口差時食用。




◎ 蘆筍排骨

材料:蘆筍300克,豬小排250克,黨參15 克,白朮、茯苓各10 克,甘草2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適量。

做法:

1 將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用2 杯水以小火熬至剩1杯時,過濾取藥汁備用。

2 豬小排洗淨切小塊,入沸水汆燙備用;蘆筍削皮洗淨,切小段。

3 在瓦罐中放入蘆筍段和豬小排塊,倒入藥汁和適量水,放入另一鍋中隔水蒸熟後再加精鹽調味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此菜能清暑益氣、健脾開胃,適合夏天身倦不思飲食時食用。




◎ 銀花紫背天葵湯

材料:鮮荷葉100 克,銀花60 克,生甘草、淡竹葉、紫背天葵各20 克,紫蘇葉5 克。

調味料:蜂蜜適量。

做法:將全部材料洗淨放入鍋內,加清水適量,小火煲約半小時,取汁沖蜂蜜,代茶飲用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銀花味甘性寒,能清熱解瘡毒,又能降低血脂,減少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,改善冠狀動脈血液循環;甘草、紫背天葵味道甘甜,亦善於清熱解瘡毒;淡竹葉、荷葉清熱解暑。此湯甘甜清香,是夏天防治瘡疔的清涼飲料,對於小兒尤為適宜。

詩詞歌賦文檔
在線說文解字
黃歷日期查詢
健康自查資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