驚蟄吃什麼傳統食物?這裡提供關於驚蟄的習俗,內容包括:驚蟄節氣習俗,驚蟄的由來和習俗,驚蟄應該吃什麼,驚蟄吃什麼養生,驚蟄吃什麼菜,驚蟄節氣食俗,驚蟄食俗菜品,驚蟄養生菜,驚蟄養生湯,驚蟄養生藥膳,驚蟄養生粥。
驚蟄當日,我國很多地方還保留著古老的習俗。舊時驚蟄前後第一次聽到雷聲時,母親要抱著孩子在床上拍拍枕頭,翻動一下,表示萬物甦醒了,不再久眠之意。驚蟄日,我國很多地方有在房屋四周牆邊撒灰驅蟲的民俗。此外,各地還有一些地方習俗。以前,廣州等地把驚蟄日叫做「白虎開口日」,有驚蟄祭白虎與打小人的習慣。民間認為,從驚蟄日起,各種害蟲就要鑽出來害人了,其中白虎最為兇惡,故要祭祀白虎,同時還要打小人,因為小人搬弄是非,誤事害人,所以該打。在飲食習俗上,山東的一些地區會在驚蟄日在庭院之中生火爐烙煎餅,認為可以用煙火熏死害蟲。還有的地區有吃雞蛋炒麵茶、用鹽末擦口腔的習俗。汀州民間還有炒豆子、炒麥子,或在熱水中煮連毛芋頭的習俗,認為這樣可以消滅多種小蟲,叫做「炒蟲炒豸」;驚蟄當天,人們也有做芋頭糍粑或芋頭餃吃的。廣西一些瑤族群眾在驚蟄日要炒玉米吃,叫做吃「炒蟲」,「蟲」炒熟後,放在廳堂中,全家人圍坐一起吃,還要邊吃邊喊:「吃炒蟲了,吃炒蟲了!」在陝西地區驚蟄日要吃炒豆,人們將黃豆用鹽水浸泡後放在鍋中爆炒,發出辟啪之聲,喻指蟲子在鍋中被煎熬時發出的聲音。在山西的雁北地區,農民在驚蟄日要吃梨,意為與害蟲別離。而酒泉地區有驚蟄日吃油炸雞蛋的習俗……
◎ 豬肉蘿蔔煎餅
材料:蕎麥粉250克,蘿蔔200克,豬肉餡50 克。
調味料:精鹽、花椒粉、料酒、味精、薑末、蔥末各適量。
做法:
1 蘿蔔洗淨切成細丁。
2 豬肉餡調入精鹽、花椒粉、料酒、味精、蔥末、薑末,與蘿蔔丁攪拌均勻。
3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調好的蘿蔔豬肉餡炒熟盛出。
4 蕎麥粉過篩,放大盆內,加入水調成麵糊。
5 平底鍋燒熱,加少許油,再淋入少許麵糊,攤開成薄圓餅,用鏟子盛出。
6 把煎好的煎餅上攤上炒好的餡料,四周向內卷,把餡料完全包在煎餅內,成方形的餅,即可食用。
◎ 芋頭餃子
材料:芋頭、地瓜粉、豬瘦肉、香菇、冬筍、蝦仁、蘿蔔各適量。
調味料:蔥白、精鹽、味精、香油、熟芝麻各適量。
做法:
1 芋頭洗淨,連皮置鍋內蒸熟,然後取出剝去芋皮,搗成芋泥,加入適量的地瓜粉反覆搓揉成麵團,揪成小劑子,擀成圓形餃子皮備用。
2 將豬瘦肉、香菇、冬筍、蝦仁、蘿蔔、蔥白洗淨剁碎,放入精鹽、味精拌勻成餡料。
3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將餡料放入鍋中翻炒至七八成熟,撈出濾去湯汁,即成餡心,以皮裹餡,捏成半月形狀,置蒸籠中蒸熟後裝盤,淋上香油,撒上熟芝麻,即可趁熱食用。
◎ 魚肚燉鴿子
材料:魚肚500 克,鴿子2 只,火腿、豬瘦肉各50 克。
調味料:味精、精鹽、白糖、料酒、蔥段、薑片及高湯各適量。
做法:
1 將鴿子去毛雜,洗淨,入沸水汆透;豬瘦肉洗淨切片,入沸水汆透;將魚肚發開洗淨,切塊,下鍋用冷水煮沸,撈出。
2 火腿切細,與鴿子、豬肉片、魚肚同入燉盅,放入味精、精鹽、白糖、料酒、蔥段、薑片及高湯適量調味,煮約1小時,棄去蔥段、薑片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此湯營養豐富,有補陽作用,可滋補氣血,養肝益腎。
◎ 鶉蛋煮黃魚
材料:鵪鶉蛋5 個,黃魚200 克。
調味料:蔥段、薑片、紅辣椒、精鹽、料酒、醬油、水澱粉各適量。
做法:
1 將鵪鶉蛋煮熟,去殼備用;黃魚洗淨切片,用水澱粉抓勻;紅辣椒洗淨切碎。
2 鍋置火上,放水燒開,放入蔥段、薑片、辣椒碎、精鹽、料酒、醬油及黃魚片,大火燒開,轉小火煮至魚熟後,下鵪鶉蛋及味精,再煮開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鵪鶉蛋具有補氣益血、除風濕、強筋壯骨的功效;黃魚可以益氣開胃。
◎ 薺菜炒裡脊
材料:豬裡脊肉200 克,薺菜、熟冬筍各50 克,水髮香菇25 克,雞蛋清1 個。
調味料:香油5 克,精鹽3 克,料酒10克,干澱粉、水澱粉各15克,肉湯50 克,味精適量。
做法:
1 將薺菜洗淨,放入沸水裡焯一下,撈出用冷水過涼,擠去水分,切成細末;把豬裡脊肉切成薄片,漂淨血水,瀝干,放入碗中,加入干澱粉、雞蛋清、部分精鹽、部分料酒拌勻上漿。
2 熟冬筍切片;香菇去蒂洗淨,也切成片;把肉湯、水澱粉、味精、剩餘料酒、剩餘精鹽放入碗內,對成芡汁。
3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下入肉片滑散,撈出瀝油。
4 鍋留底油燒熱,放入冬筍片、香菇片、薺菜末煸炒,再放入肉片,倒入對好的芡汁,翻炒熟,淋上香油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豬肉益氣養血;薺菜味甘性平,利肝和中,具有止血、明目、解毒的作用。
◎ 脆皮炸鮮奶
材料:牛奶500 克,澱粉100 克,自發粉50 克。
調味料:白糖60 克,精鹽少許。
做法:
1 把牛奶、澱粉、白糖放入鍋裡,調成奶漿,用中小火邊煮邊攪拌,煮至奶漿濃稠幾近凝固時倒入平底淺盤中,放入冰箱冷藏約40分鐘,形成凍奶糕,取出切成小長方塊。
2 把自發粉、精鹽、食用油混合,調成脆漿。
3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將奶糕塊裹滿脆漿後下鍋,中火炸熟至表皮呈金黃色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牛奶營養價值很高,且其中的脂肪球顆粒很小,所以喝起來口感細膩,極易消化,非常適合老年人。而且牛奶含鈣豐富,能有效防治骨質疏鬆。
◎ 珍珠綠玉丸子
材料:雞脯肉、荷蘭豆各50 克,番茄1 個。
調味料:雞蛋清1 個,牛奶25 克,料酒10 克,高湯、精鹽、澱粉、水澱粉各適量,味精、香油各少許。
做法:
1 將雞脯肉洗淨剁成肉泥;番茄入開水裡略燙,剝去外皮,切丁;荷蘭豆洗淨,撕去老筋。
2 肉泥中加入澱粉、牛奶、雞蛋清,順一個方向攪拌上勁待用。
3 鍋置火上,倒入高湯,加入精鹽、料酒,大火燒開,放入荷蘭豆、番茄丁;再次燒開後改小火,將雞肉泥擠成珍珠大小的丸子,下入鍋內,再用大火煮沸,加入味精調味,用水澱粉勾芡,熟後點少許香油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荷蘭豆中含有一般蔬菜少有的植物凝集素物質,對增強人體新陳代謝功能有重要作用,能延緩衰老,預防癌症的發生。搭配番茄等鹼性食物,有利於保持人體內環境的酸鹼平衡。
◎ 馬齒莧綠豆湯
材料:鮮馬齒莧120 克(干品60 克),綠豆50 克。
做法:將鮮馬齒莧、綠豆洗淨,同放入砂鍋,加清水適量,用大火燒開後轉用小火燉煮至綠豆熟爛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清熱解毒,可用於炎症及熱症患者輔助食療。
◎ 花生衣紅棗湯
材料:花生米100 克,紅棗10 個,紅糖適量。
做法:把花生米放入溫水中浸泡後,取花生衣與紅棗同放入鍋內,倒入泡花生米的水,小火煎煮約半小時,加入適量紅糖拌勻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花生衣富含維生素B1,維生素B2以及多種礦物質。此方養血補血,具有生發、烏髮等功效。
◎ 蓮子銀耳湯
材料:蓮子30 克,干銀耳10 克,清湯1500 克。
調味料:白糖適量。
做法:
1 將銀耳用冷水發開,切去硬蒂;蓮子洗淨去心。
2 將蓮子與銀耳一同放入鍋中,倒入清湯,加入白糖調好口味,用小火煲約1 小時,熟後即可食用。
【養生有道】
銀耳具有補脾止瀉、益腎澀精、養心安神的作用,可用於脾虛久瀉、遺精帶下、心悸失眠等症的輔助食療。本湯可輔助治療心煩失眠、乾咳少痰,口乾舌燥等症。
◎ 豬心百合湯
材料:豬心1 個,百合15 克, 紅棗10 個。
調味料:精鹽5克,料酒15克,蔥段、薑片、冰糖各適量,香油少許。
做法:
1 豬心洗淨切片,入沸水略焯,撈出瀝干;百合、紅棗洗淨。
2 將豬心片、百合、紅棗、薑片、蔥段放入鍋中,加清水適量,上火煮至材料成熟,加精鹽、料酒、冰糖、香油調味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豬心能補益心血、養心安神。此湯具有通心安神、解憂除煩等功效。
◎ 蔥豉豆腐湯
材料:豆腐200 克,淡豆豉20 克。
調味料:蔥白段適量,精鹽少許。
做法:
1 淡豆豉洗淨瀝干;豆腐洗淨切塊。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豆腐塊略煎,然後放入淡豆豉,加清水適量,大火煮沸後,轉小火煮約半小時,放入蔥白段,待材料成熟,加少許精鹽調味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此湯口味清淡,能發散風寒,芳香通竅,適合傷風感冒、頭痛、鼻塞、打噴嚏、咽喉癢痛、咳嗽等患者食用。
◎ 桂圓糯米粥
材料:糯米、桂圓肉各80 克。
調味料:白糖80 克。
做法:
1 糯米洗淨,加入清水浸泡約1小時後撈出。
2 鍋置火上,放水燒開,放入糯米、桂圓肉,小火煮熟成粥,加入白糖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桂圓有開胃健脾、補益安神的作用;糯米味甘性平,入脾胃經,有暖脾胃、補中益氣等作用。
◎ 核桃粥
材料:核桃仁100 克,大米200 克。
調味料:白糖適量。
做法:
1 將核桃仁洗淨研成末;大米淘洗乾淨。
2 將大米放入鍋中,加水適量,上火煮熟成粥,將核桃仁末加入再熬,至無核桃生味時,加入白糖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核桃仁有健胃、補血、潤肺、養神等功效。此粥可以養陽,適用於陽痿、小便頻數、大便乾燥等症的輔助食療。
◎ 粳米紅棗粥
材料:粳米100 克,紅棗適量。
調味料:冰糖適量。
做法:
1 紅棗洗淨;粳米淘洗乾淨。
2 將粳米、紅棗同入鍋內,加水適量,小火煮至米爛粥稠,用冰糖調味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此粥有溫補肝腎、養血抗老作用。適用於肝腎虛損、頭暈耳鳴等症的輔助食療。
◎ 八寶雪耳
材料:大粒西谷米25 克,銀耳、核桃仁各1O克,白果20克,蜜棗2 個,香蕉1 根,蘋果1 個,鴿蛋4 個。
調味料:白糖150 克,水澱粉10 克。
做法:
1 將西谷米淘洗乾淨;銀耳洗淨,去根蒂及雜質,撕成小片;香蕉、蘋果去皮切丁;蜜棗洗淨。
2 鍋置火上,放水燒開,倒入西谷米,用小火煮到完全透明,盛出備用。
3 鍋置火上,放水燒開,放入銀耳、核桃仁、白果與蜜棗,一同煮20分鐘左右,再放入蘋果丁,打入鴿蛋,蓋上鍋蓋,煮約2 分鐘,撇去白沫,加入西谷米,再加香蕉丁和白糖,煮熟後用水澱粉勾芡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此菜具有滋陰補肺,潤燥強身的功效,適用於形體消瘦、皮膚乾燥、咽幹不爽、乾咳少痰或無痰等症的輔助食療。
◎ 棗泥桃酥
材料:麵粉500 克,棗泥250 克,核桃仁、山藥各50 克,豬油125 克。
調味料:白糖適量。
做法:
1 取麵粉200 克,加入豬油100 克,拌勻成干油酥;剩餘麵粉加豬油25 克,加水適量,和成水油面。
2 將核桃仁擀碎,山藥洗淨去皮,碾成泥,加入棗泥、白糖製成餡。
3 將干油酥包入水油面裡捲成筒狀,每50 克油面切成一個劑子,擀成圓皮,然後用左手托皮,右手把棗泥餡裝入皮內,收嚴口子,搓成橢圓形,用花鉗把圓坯按出花紋。
4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把生坯投入炸至見酥浮起呈黃色即可,出鍋後稍涼即酥。
【養生有道】
此酥補脾胃、益腎氣。適用於脾虛食少、腎虛早衰等症的輔助食療。
◎ 九仙王道糕
材料:山藥25 克,蓮子(去心)、茯苓、薏米各20 克,芡實(去殼)、扁豆、炒麥芽各10 克,柿餅5 克,粳米粉350 克。
調味料:白糖100 克。
做法:
1 將蓮子、山藥、茯苓、薏米、芡實、扁豆、炒麥芽、柿餅洗淨瀝干,一同研成細末,加入粳米粉及適量清水攪勻,上鍋蒸熟成糕。
2 蒸糕曬乾後食用,可用米湯送服。
【養生有道】
此糕有扶元氣、養精神、健脾胃、促飲食、補虛損、生肌肉的作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