雨水吃什麼傳統食物?這裡提供關於雨水的習俗,內容包括:雨水節氣習俗,雨水的由來和習俗,雨水應該吃什麼,雨水吃什麼養生,雨水吃什麼菜,雨水節氣食俗,雨水食俗菜品,雨水養生菜,雨水養生湯,雨水養生藥膳,雨水養生粥。
雨水前後有個重要的民俗節日──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。元宵節是繼春節之後的一個比較重大的傳統節日。節日的晚上綵燈高懸,家家戶戶制做元宵,敬神祭祖,全家同食。
元宵又名湯圓、圓子等,意在祝福全家團圓和睦,在新的一年中康樂幸福。元宵分為實心和帶餡兩種。帶餡的又有甜、鹹之分。甜餡一般有豬油豆沙、白糖芝麻、桂花什錦、棗泥、果仁、麻蓉、杏仁、白果、山楂等;鹹餡一般有鮮肉丁、火腿丁、蝦米等。元宵的製作方法南北方有很大差異。南方一般先將糯米粉用沸水調和成皮,然後將餡「包」好;而北方一般先把餡兒捏成均勻的球,放在鋪有干糯米粉的籮筐裡不斷搖晃,不時加入清水使餡粘上越來越多的糯米粉,直至大小適中。吃時可採用水煮、炒、油炸、蒸等做法。
在北方地區還有點面燈和食用面燈的習俗。面燈是用麵粉製成形式多樣的燈盞。通常做燈盞十二隻(閏年十三隻),內放食用油點燃,用來算卜來年十二個月份的水、旱情況。面燈在正月十六落燈時煮或蒸而食之。現在在一些農村地區還很盛行。
祖國各地元宵節食俗還有自己的地方特色。如浙江台州一帶每年正月十四看過花燈之後要吃糟羹,所謂糟羹是用肉絲、冬筍絲、香菇、木耳、豆乾、油泡、川豆瓣、菠菜等炒熟,再加入少許米粉,煮成的帶鹹味的糊狀食品。而天津一帶元宵節正月十四日晚,會用麵團蒸製成「刺蝟」、「老鼠」、「元寶」,形象逼真,用來供佛和祭祖;十五日是元宵節的正日,天津人稱之為正月節或燈節,午飯吃撈麵條,晚上吃湯圓。陝西的一些地方過元宵節,會在麵湯裡放進各種菜和水果製成的「元宵茶」食用;關中人元宵節早上喝油茶吃麻花,晚上吃元宵,親友之間還互贈元宵和粽子等;豫西一帶的人吃棗糕;昆明人則吃豆麵團;廣東的元宵節喜歡「偷」摘生菜,拌以糕餅煮食以求吉祥……
◎ 雞肉湯圓
材料:糯米粉250 克,雞肉50 克。
調味料:蔥姜水、料酒、精鹽、味精、熟芝麻、雞湯各適量。
做法:
1 把雞肉剁成末,加入蔥姜水、料酒、精鹽、味精調勻成餡。
2 糯米粉用熱水和勻,揉成光滑的麵團,揉條、下劑,包入餡心。
3 將湯圓煮熟後撈入碗內,加入雞湯、熟芝麻即可。
◎ 鹹糟羹
材料:芥菜葉、冬筍、豬肉、豆腐乾、油泡、香菇、木耳、蟶干、米粉各適量。
調味料:精鹽適量。
做法:
1 把芥菜葉、冬筍、豬肉、豆腐乾、油泡、香菇、木耳、蟶乾洗淨切末。
2 將米粉加水,攪成稀糊。
3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把做法1中的所有材料倒入鍋中,加精鹽一起翻炒,加入水燒沸,將米粉稀糊慢慢注入鍋中,調煮成糊,熟後趁熱食用即可。
註:甜糟羹主要以年糕、川豆瓣、橘脯、葡萄乾、小湯圓等製成。
◎ 口蘑雞塊
材料:雞脯肉400克,鮮口蘑300克。
調味料:醬油、料酒、胡椒粉、蔥末、薑末、鮮湯、白糖、精鹽、水澱粉各適量。
做法:
1 將雞脯肉洗淨,切成小塊,用部分醬油,部分胡椒粉、部分料酒抓勻。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雞塊炸至外焦裡嫩,色澤金黃後撈出。
3 鍋留底油燒熱,放入蔥末、薑末熗鍋,加入鮮湯、白糖、精鹽、剩餘醬油、剩餘料酒、剩餘胡椒粉拌勻,放入雞塊、鮮口蘑,小火燜熟,用水澱粉勾芡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雞肉味甘性溫,具有溫中益氣、補腎填髓的功效。口蘑味甘性涼,具有開胃理氣的作用。
◎ 蝦米小白菜燉豆腐
材料:小白菜300克,豆腐100克,蝦米50 克。
調味料:精鹽、胡椒粉、料酒各2克,蔥末、薑末各少許。
做法:
1 將小白菜洗淨,切成5厘米長的段,放入沸水中焯一下,撈出瀝水;蝦米用冷水洗淨,再用水泡軟;豆腐洗淨切塊。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蔥末、薑末和蝦米熗鍋,加入沸水,放入豆腐塊、料酒、精鹽、胡椒粉燒開,再改用小火燉至湯色乳白、豆腐入味,再把焯好的小白菜放入,燉熟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小白菜味甘性平,具有解熱除煩、通利腸胃的功效;豆腐有益氣和中、生津潤燥、清熱解毒的作用;蝦米有補腎壯陽的作用。
◎ 芫爆裡脊
材料:豬裡脊250克,香菜100克,雞蛋清1個。
調味料:精鹽、味精各3克,醋5克,
胡椒粉2克,料酒、蔥絲、蒜片、薑汁各10克,香油、水澱粉各25克。
做法:
1 將裡脊肉斜著切成薄片,放在涼水裡泡約30分鐘,泡去肉中的血水,使肉片呈現白色,然後擠去水分,放入碗內,加入料酒,味精、雞蛋清、水澱粉拌勻上漿。
2 將香菜擇洗淨,切成3厘米長的段,與蔥絲、蒜片、精鹽、薑汁、醋、胡椒粉一起調成調味汁。
3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下入漿好的裡脊片,迅速撥散,當裡脊片舒展開後,撈出瀝油。
4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倒入香菜調味汁,稍微煸炒後,加入裡脊片,翻炒熟後淋入香油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香菜性溫味辛,入肺、脾經,具有發汗、透疹、消食下氣、益脾健胃的作用;裡脊富含蛋白質,具有開胃健脾的作用。
◎ 一品山藥
材料:山藥500克,麵粉150克。
調味料:白糖100克,核桃仁、什錦果脯、蜂蜜、熟豬油、水澱粉各適量。
做法:
1 將山藥洗淨,上鍋蒸熟,去皮碾成泥。
2 將熟山藥泥與麵粉揉成團,做成餅,放在盤中,餅上撒上核桃仁和什錦果脯,上籠蒸熟。
3 將白糖、蜂蜜、熟豬油、水澱粉入鍋中加熱,熬成蜜糖,澆在山藥餅上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山藥性平味甘,有補中益氣、長肌肉、止洩瀉、治消渴、益肺固精、滋養強壯的作用。適用於遺精、尿頻等症的輔助食療。
◎ 扒四寶
材料:筍尖100克,水髮香菇、鮮蘑菇各60克,菜心50克,高湯400克。
調味料:蠔油10克,雞油40克,味精、水澱粉、精鹽、白糖各適量。
做法:
1 菜心洗淨,用開水焯熟;香菇、鮮蘑菇洗淨切塊。
2 把筍尖、香菇、鮮蘑菇放入溫油中略炸,加入高湯、雞油、蠔油、味精、白糖燴約5分鐘,再放入菜心、精鹽炒熟,用水澱粉勾芡,淋上明油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筍尖有防治高血壓、降低膽固醇、減少腹壁脂肪囤積等功效。
◎ 韭黃炒雞絲
材料:雞肉絲150克,韭黃段50克,水髮香菇絲15克,黃花菜20克。
調味料:蒜蓉、白糖各5克,料酒10克,水澱粉、精鹽各適量,胡椒粉、香油、味精各少許。
做法:
1 將雞肉絲用水澱粉拌勻;香菇絲入沸水汆燙後撈出瀝干;黃花菜用溫水浸軟,剪去蒂,洗淨,入沸水汆燙,撈出瀝干。
2 將精鹽、味精、白糖、胡椒粉、香油、水澱粉調成芡汁。
3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雞絲攪散,待雞絲變色即撈起控油。
4 鍋留底油燒熱,放入蒜蓉、香菇絲、黃花菜、韭黃段炒勻,放入滑好的雞絲,烹入料酒,倒入芡汁,炒熟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韭黃具有促進食慾、提升陽氣的作用,非常適合春季食用。
◎ 豌豆苗鯽魚湯
材料:鯽魚500 克,豌豆苗1 小捆。
調味料:薑片3 克,精鹽適量。
做法:
1 豌豆苗擇洗乾淨;鯽魚宰殺洗淨。
2 將豌豆苗和鯽魚放進瓦煲裡,加入清水適量,放入薑片,小火煲湯,調入精鹽調味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豌豆苗性平味甘,具有利小便、止瀉痢、益中氣等功效,經常食用對治療糖尿病、高血壓、高血脂病均有一定療效。豌豆苗煲鯽魚氣味清甜,有清心降火、利水除濕、溫中下氣的功效。
◎ 栗子雞湯
材料:栗子300 克,芋頭250 克,柴雞腿2 只。
調味料:精鹽、料酒、香油各適量。
做法:
1 新鮮栗子洗淨,放入沸水中汆燙,撈出沖涼,用手搓去外膜備用。
2 芋頭洗淨,去皮切塊,放入油鍋中煎至微黃。
3 雞腿洗淨,剔去骨頭及腿筋,切塊,放入沸水中汆燙去血水後撈出。
4 將所有材料放入砂鍋內,加入冷水淹滿,再倒入料酒、香油,小火煲熟,加入精鹽調味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雞肉補脾造血,栗子健脾。此湯溫補脾胃,調養氣血。
◎ 鯉魚湯
材料:鮮鯉魚1000 克,川椒15 克。
調味料:姜、香菜、料酒、味精、醋各適量。
做法:
1 將鮮鯉魚去鱗、鰓,剖腹去內臟,洗淨切成3 厘米的塊;將姜洗淨拍碎;川椒、香菜擇洗淨。
2 將鯉魚塊、姜、川椒放入砂鍋內,加入適量水,置於大火上燒開,再改小火燉熬約40 分鐘,熟後加入香菜、料酒、味精、醋拌勻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鯉魚健脾利濕,除濕熱,對肝、腎、脾等臟器疾病有一定療效。此湯具有利水消腫的功效,適用於各種水腫,尤其對於脾虛水腫甚益。
◎ 洋蔥番茄百合湯
材料:洋蔥75 克,番茄1 個,新鮮百合50 克。
調味料:橄欖油5 克,黑胡椒、精鹽各少許。
做法:
1 新鮮百合洗淨,剝瓣;番茄洗淨,在底部劃十字刀,入沸水汆燙片刻,撈出去皮,切小丁;洋蔥洗淨,去皮,切細末。
2 鍋置火上,放入橄欖油燒熱,放入百合、洋蔥末炒至呈金黃色,放入番茄丁,倒入適量開水煮沸,熟後加黑胡椒、精鹽調味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洋蔥具有降血壓、降血脂的功效;番茄搭配百合具有保護心血管的功效,還對失眠有食療作用。
◎ 荸薺排骨湯
材料:豬小排骨250 克,荸薺10 個,新鮮百合30 克,杏仁15 克。
調味料:薑片20 克,精鹽5 克。
做法:
1 新鮮百合洗淨剝瓣;杏仁洗淨;荸薺去皮洗淨;豬小排骨洗淨,入沸水汆燙。
2 鍋置火上,放水燒開,放入所有材料及薑片熬煮至熟爛,加精鹽調味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荸薺清熱生津,化痰明目,利尿降壓,對於肺熱咳嗽、咽喉腫痛、便秘、高血壓等症均有較好的食療效果。
◎ 黑米黨參粥
材料:黑米100 克,黨參15 克,白茯苓15 克。
調味料:姜5 克,冰糖適量。
做法:
1 將黨參、姜、白茯苓洗淨切片;黑米淘洗淨;冰糖搗碎。
2 將全部材料及調味料放入砂鍋內,加水適量,置大火上燒開,再改用小火熬約2小時至米爛粥稠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此粥補中益氣、健脾養胃。適用於氣虛體弱、脾胃虛弱、全身倦怠無力、食慾不振、大便稀薄等症的輔助食療。
◎ 雞肝蘿蔔粥
材料:雞肝3 塊,糯米150 克,胡蘿蔔1/3 根。
調味料:高湯1000 克,香菜、蔥花、精鹽各適量。
做法:
1 糯米洗淨,用水浸泡約1小時;雞肝洗淨,入沸水中焯一下,切片;胡蘿蔔洗淨,切成小方丁。
2 鍋置火上,放入高湯和糯米,大火煮開,改小火熬煮至米爛粥稠。
3 最後放入雞肝、胡蘿蔔丁、精鹽煮約10 分鐘,撒上蔥花與香菜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雞肝中含有豐富鐵質,是比較好的補血食品,同時,雞肝裡有一些平常肉類中沒有的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硒,能增強身體免疫力,對腫瘤細胞的產生有抑製作用。
◎ 韭菜鮮味粥
材料:白米100 克,韭菜、火腿各30克,蝦仁2 粒,香菇1 小朵。
調味料:雞湯1000 克,精鹽適量。
做法:
1 韭菜洗淨,用沸水焯一下,細細切碎;蝦仁與香菇洗淨後分別用沸水汆燙,切成小丁;火腿切丁;白米洗淨,用水浸泡約30 分鐘。
2 鍋置火上,放入雞湯與白米,大火煮開後改小火,熬煮至米爛粥稠。
3 把蝦仁放入粥中,略煮片刻後加入韭菜碎、蝦仁丁、香菇丁、火腿丁、精鹽,煮約5 分鐘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韭菜裡有豐富粗纖維,促進腸胃蠕動,有「洗腸草」的美譽;有習慣性便秘的人,趁春天多吃韭菜,能有效調整病情,還能預防腸癌。
◎ 山藥枸杞蒸雞
材料:母雞1 只(約重1500 克),山藥40克,枸杞子30克,水髮香菇、火腿片、筍片各25 克。
調味料:料酒50 克,味精、精鹽各適量,清湯1000 克。
做法:
1 山藥洗淨去皮,切片;枸杞子洗淨;母雞去腳爪,剖開背脊,抽去頭頸骨,留皮,下沸水汆燙,取出洗淨血污。
2 將雞腹向上放在湯碗裡,加入料酒、味精、精鹽、清湯、山藥片、枸杞子,將香菇、筍片、火腿片鋪在雞面上,隨即上籠蒸2 小時左右,待雞酥爛後取出上席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山藥可以健脾胃、補肺腎;雞肉溫中益氣;枸杞可以安神明目,滋肝補腎。
◎ 苦菜燉豬肉
材料:豬瘦肉250 克,苦菜、醉漿草各30 克。
調味料:蔥段、薑片、精鹽、味精各適量。
做法:
1 將苦菜、醉漿草洗淨,切碎,用白紗布包好,紮緊。
2 豬肉洗淨,切塊,與紗布藥包同置砂鍋內,擺上蔥段、薑片,加適量水,燉約1小時至材料熟爛,揀去蔥段、薑片和藥包不用,加入精鹽、味精調味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苦菜性寒味苦,有清熱、涼血、解毒的功效,可治痢疾、黃疸、疔腫、蛇咬等症。同豬肉一同燉服,可輔助治療肝硬化。
◎ 參果燉豬肉
材料:豬瘦肉250 克,無花果120 克,太子參60 克。
調味料:精鹽適量。
做法:
1 將太子參、無花果、豬肉洗淨,切片待用。
2 把全部材料放入燉盅內,加開水適量,燉盅蓋上蓋,小火燉約2小時至材料熟爛,加入精鹽調味即可。
【養生有道】
太子參具有益氣生津、補脾潤肺等功效,臨床可以用於治療脾胃虛弱、食慾不振、倦怠無力、氣陰兩傷之乾咳少痰等症。此藥膳可以益氣補血、健胃理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