當前位置:首頁 - 24節氣查詢 - 小暑吃啥,小暑養生吃什麼,小暑習俗吃什麼,小暑要吃什麼

小暑習俗吃什麼,小暑吃什麼好,小暑節氣養生食譜

小暑吃什麼傳統食物?這裡提供關於小暑的習俗,內容包括:小暑節氣習俗,小暑的由來和習俗,小暑應該吃什麼,小暑吃什麼養生,小暑吃什麼菜,小暑節氣食俗,小暑食俗菜品,小暑養生菜,小暑養生湯,小暑養生藥膳,小暑養生粥。

二十四節氣查詢:

小暑節氣食俗

小暑節氣後,客家人有食新的習俗。

食新,即嘗新米,一般是在小暑過後,逢卯日食新。鄉下將新割的稻穀碾成米後,做好飯供祀五穀大神和祖先,然後人人一同吃新嘗酒。城市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,配以新上市的蔬菜同食。「頭伏餃子二伏面」,頭伏一般在小暑前後,人們通常在頭伏的時候吃餃子,二伏那天要吃麵條。

小暑節氣前後,還有兩個民俗節日,即六月初一和六月初六。在河南等地有「六月初一過小年」的說法,人們把這一天當作祈求豐收的節日來慶祝。

慶祝的儀式通常是在房中、院內或麥場裡供上供桌,放上五種瓜果,用斗盛上新收的小麥,斗上貼上紅福字,焚香燃放鞭炮,祈求五穀豐登,風調雨順。

之後,人們用肉、青菜、粉條、海帶等做成雜燴菜食用。農曆六月初六在我國民間是另一個重要的民俗節日。舊時,這一天無論帝王士庶還是僧道俗民,都要曝曬書籍衣物以防蟲蛀。這一天還有「六月六,看谷秀」的農諺,屆時農人會宰牲設供,祭禮蟲王,祈求五穀豐登,不受蟲災,獲得豐收。通常民間祭祀的供品有香燭、饅頭等,也有的地方在這一天吃麵條、祭拜土谷神及祖墳。農村的一些地方此日要吃餛飩,據說這樣可以避免中暑發燒等時疫。遼南的一些地區,六月初六這天一早要上山采橡樹葉,回家洗淨,用玉米面加水和成麵團,用刀抹在橡樹葉子上,包上豆角豬肉製作的餡,入鍋蒸熟,味道清香沁人,稱為「波羅葉餅」。有的人家孩子疰夏,要在這一天去7個鄰家討要7個餅食用,據說可防疰夏。

小暑食俗菜品

◎ 雜燴菜

材料:水發海參、魚肚、魷魚、熟火腿、海帶、腐竹、鴿蛋、雞肉、豬肚各適量。

調味料:料酒、蔥末、薑末、雞湯、精鹽、水澱粉各適量。

做法:

1 將水發海參、魚肚、魷魚、熟火腿、海帶、腐竹洗淨切片;鴿蛋煮熟去殼;雞肉、豬肚洗淨切塊,放大碗內,加料酒、蔥末、薑末略醃,上籠蒸透取出。

2 鍋置火上,注入雞湯燒開,放入全部材料,加精鹽調味,燴煮入味,待熟後用水澱粉勾芡即可。




◎ 雞肉餛飩

材料:餛飩皮75 克,雞脯肉1 塊,小白菜1 棵,雞蛋清2 個。

調味料:料酒30 克,精鹽3 克,澱粉5 克,高湯500 克,胡椒粉少許。

做法:

1 小白菜洗淨,切小段;雞脯肉洗淨剁碎,加入雞蛋清拌勻,再調入料酒、胡椒粉、澱粉和部分精鹽拌勻,做成肉餡。

2 每張餛飩皮包入肉餡少許,捏緊成餛飩狀,放入沸水煮至浮起,盛入碗中。

3 高湯燒開,加剩餘精鹽調味,放入白菜段燙熟,再盛入餛飩碗中即可。

小暑養生菜

◎ 香菜家鄉面

材料:掛面500克,鮮香菜100克,紅辣椒1 個。

調味料:精鹽、味精、高湯各適量。

做法:

1 香菜洗淨瀝水;紅辣椒洗淨切絲。

2 鍋置火上,注入高湯燒開,放入掛面,待煮至八九成熟時,放入香菜、紅辣椒絲、精鹽、味精,待掛面成熟入味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此面具有開胃和中、增進食慾的功效,適用於腸胃脹滿、不欲飲食、體倦乏力等症的輔助食療。




◎ 鞭筍鱔段煲

材料:淨鞭筍、淨黃鱔各250 克,淨鹹肉75 克,香菜段適量。

調味料:鮮湯、精鹽、料酒、胡椒粉、姜絲各適量。

做法:

1 淨黃鱔剞一字花刀,切成段;鞭筍切成滾刀塊;鹹肉切成條。
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投入鱔段汆炸,待鱔段略熟即可撈出,裝入砂煲內,注入鮮湯,加入精鹽和料酒,煲至材料熟爛入味後,放入胡椒粉、姜絲、香菜段,調好口味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俗話說「小暑黃鱔勝人參」,此菜適合體虛乏力、風寒、痔瘡等症的輔助食療,是夏季中老年人的滋補食品。




◎ 清炒綠豆芽

材料:綠豆芽500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、米醋、料酒、蔥絲、薑末、花椒各適量。

做法:

1 將綠豆芽掐去兩頭,用清水洗淨,控干水分。
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花椒炸香,撈出,再投入蔥絲、薑末、綠豆芽、米醋、料酒、精鹽,翻炒幾下,熟後盛出裝盤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綠豆芽富含纖維素,是便秘患者的健康蔬菜,有預防消化道癌症的功效。綠豆芽是祛痰火濕熱的家常蔬菜,多嗜煙酒肥膩者,如果常吃綠豆芽,可起到清腸胃、解熱毒、潔牙齒的作用。綠豆芽性寒,烹調時應配上一點姜絲,中和它的寒性,十分適於夏季食用。




◎ 涼拌苦瓜

材料:苦瓜500 克。

調味料:醬油、豆瓣醬、精鹽、蒜泥各適量。

做法:

1 將苦瓜一剖兩半,去瓤洗淨,切成細條,在沸水中汆燙熟,放入涼開水中投涼,控淨水分。

2 將苦瓜條用精鹽稍醃後,控淨水分,再放到涼開水中略微浸泡後撈出,加入醬油、豆瓣醬、蒜泥和植物油拌勻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苦瓜性寒味甘苦,具有清心明目的功效。此菜有清暑、解毒、快速降低血糖的功效,是夏季解暑的佳餚。




◎ 檸檬乳鴿

材料:肥嫩乳鴿2 只,鮮檸檬1 個。

調味料:料酒、醬油、白糖、味精、高湯各適量。

做法:

1 將乳鴿宰殺後,用開水燙透,去毛及內臟洗淨,鴿身腹腔內外用醬油、部分料酒抹勻,醃一會兒後下沸油炸約3 分鐘撈起;鮮檸檬切片。

2 鍋中放入乳鴿、檸檬片、白糖、味精、高湯、剩餘料酒,燒開後改小火燉至肉熟爛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此菜補虛益精,祛暑生津止渴,食用於腎精虧虛,消渴之病人。

小暑養生湯

◎ 冬瓜竹筍湯

材料:冬瓜、竹筍各100 克,茯神30克,柏子仁10 克,高湯250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適量。

做法:

1 冬瓜洗淨,去皮切塊;竹筍去殼洗淨,切塊;茯神、柏子仁洗淨,加水煎湯,去藥渣備用。

2 將冬瓜塊、竹筍塊、高湯、藥汁、適量清水放入鍋中,上火煮開,再轉小火煮至材料熟爛,加精鹽調味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冬瓜有利尿消腫,清熱解毒的功效,可以去心火、止渴消煩;竹筍含有豐富的膳食纖維,能夠促進腸胃蠕動,防止便秘。




◎ 冬瓜薏米煲鴨

材料:連皮冬瓜500 克,鴨肉250 克,薏米50 克。

調味料:姜蓉、米酒各10 克,精鹽、味精各5 克,陳皮1 克。

做法:

1 姜蓉浸泡入米酒中成薑汁酒;鴨肉洗淨切塊;連皮冬瓜洗淨切塊;薏米淘洗淨。
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放入鴨肉塊略煎,烹入薑汁酒,盛起。

3 取大煲一個,放入冬瓜塊、薏米、陳皮,加清水適量,先用大火燒沸,再放入鴨肉塊,改用小火煲至材料熟爛湯汁收濃,以精鹽、味精調味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薏米性微寒,有健脾、祛濕、利尿的功效,可輔助治療濕熱、腹瀉、肌肉酸痛、關節疼痛。本湯清熱、祛濕、健脾,是夏季滋補藥膳。




◎ 排骨苦瓜湯

材料:苦瓜 500 克,排骨 400 克。

調味料:蔥段、薑片、料酒、精鹽、味精各適量。

做法:

1 苦瓜去蒂、去瓤,洗淨切塊;排骨洗淨切小塊,入沸水汆燙淨血沫後撈出沖淨。

2 砂鍋中放入排骨塊,注入適量清水,用大火燒開,撇去浮沫後放入蔥段、薑片、料酒,改用小火燒至排骨熟爛,再加入苦瓜塊同煮約10 分鐘至熟,加精鹽、味精調味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苦味入心經,苦瓜可降洩心火,防治中暑、腸炎、痢疾、濕疹、風火牙痛等症。此湯具有消暑解熱作用,是夏令佳餚。




◎ 什蔬瘦身湯

材料:芹菜50 克,豬肉餡30 克,白蘿蔔1 小塊,捲心菜2 片。

調味料:胡椒粉少許,精鹽適量。

做法:

1 芹菜擇洗淨,切細斜段;白蘿蔔去皮洗淨,切絲;捲心菜洗淨切絲。

2 鍋置火上,放油燒熱,把肉餡炒香後倒入半鍋清水,加入白蘿蔔絲、捲心菜絲,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燉約10分鐘,放入芹菜段、精鹽、胡椒粉,燉熟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夏季氣溫升高,很多高血壓患者的血壓會隨氣溫而升高,而芹菜可以配合藥物來輔助治療高血壓。




◎ 搾菜肉絲湯

材料:豬瘦肉250 克,搾菜200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2 克,味精1 克,蔥絲5 克,香油少許。

做法:

1 豬瘦肉洗淨切絲;搾菜洗淨切絲。

2 鍋置火上,放水燒開,放入肉絲煮熟,撈出裝入湯碗。

3 撇去鍋中湯上的浮沫,放入搾菜絲,加精鹽、味精、蔥絲,稍煮後也盛入湯碗內,淋入香油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此湯開胃爽口,對中暑、頭暈等症有一定食療效果。

小暑養生粥

◎ 綠豆粥

材料:綠豆25 克,大米100 克。

做法:

1 綠豆洗淨,用溫水浸泡約2 小時。

2 鍋中加入適量水,放入綠豆,上火煮至爛熟,再放入大米,繼續熬至豆爛粥稠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綠豆具有清熱解毒、解暑止渴、消腫、降脂的功效,夏日可經常服食此粥,可用於解除暑熱煩渴、肢困乏力。




◎ 鵪鶉煲粥

材料:鵪鶉1 只,大米150 克。

調味料:精鹽適量。

做法:

1 鵪鶉去毛及內臟,洗淨切塊;大米淘洗淨。

2 鍋中加入適量清水,上火燒開,投入鵪鶉塊,焯去血沫,撈出瀝干。

3 砂鍋中加入適量水,放入鵪鶉塊,上火煮至快熟時,加入大米同熬,加精鹽調味,待煮熟成粥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此粥可用於疰夏、大便溏薄、食慾不振、神疲乏力等症的輔助食療。




◎ 麥冬竹葉粥

材料:粳米100 克,麥冬30 克,竹葉15 克,甘草10 克,去核紅棗6 個。

做法:

1 將麥冬、甘草、竹葉洗淨,用水煎熬取汁備用;粳米、紅棗洗淨。

2 將粳米、紅棗放入鍋中,倒入麥冬甘草竹葉汁,小火煮熟成粥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此粥具有清熱解暑、益氣健胃等功效,適合暑熱口渴、氣短乏力、不思飲食者食用。

小暑養生藥膳

◎ 蓮子山藥糊

材料:蓮子、茯苓、山藥各50 克。

調味料:白糖適量。

做法:

1 茯苓、山藥洗淨瀝干;蓮子去皮去心,洗淨,與茯苓,山藥一同研成粉末。

2 每次取30 克加水調成糊狀,小火煮熟,加白糖調味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每日2次。可用於治療疰夏、心煩食少、腹瀉等症。




◎ 鯽魚參椒湯

材料:活鯽魚1 條,橘皮6 克,黨參3 克。

調味料:胡椒5 克,薑片10 克,精鹽適量。

做法:

1 鯽魚去內臟洗淨;黨參、橘皮洗淨,和胡椒、薑片一同塞入魚腹內。

2 將鯽魚放入砂鍋中,加水適量,用小火煮湯,熟後加精鹽調味即可。

【養生有道】

鯽魚健脾利濕,可輔助治療脾胃虛弱、痢疾、便血、水腫等症。此菜適合疰夏、面色少華、大便溏薄患者食用。

詩詞歌賦文檔
在線說文解字
黃歷日期查詢
健康自查資料